樊杰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開發其智力,而且要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把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到實處,培養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現代化人才。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升教學實效,具體做法如下。
一、更新教育觀念,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管理者,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更新教育觀念
傳統“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方式已經落伍。在新形勢下,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參與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面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實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體驗和感受,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跳一跳,摘到桃子”。
(二)認真備課
認真備課是提升教學實效的關鍵。教師只有認真備課,將所有的問題通盤考慮,才能有備無患,也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首先,備教材。教師要充分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完成學習目標。其次,備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深入了解,針對學生的學情制定教學計劃,以免出現學生覺得簡單或過難而影響教學的情況。最后,備教學過程。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組成部分,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的設置,在緊要處設置問題,讓學生質疑問難,進而啟發學生思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將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而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由此可見,要想提升課堂實效,和諧的課堂氛圍、積極的學習興趣必不可少。
(一)重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自然而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就能集中注意力,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以后的學習自然就水到渠成。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如講故事、做游戲、提問、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二)師生平等交流,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交流。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用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其次,教師要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差生,教師都要“一碗水端平”,對待所有的學生都要關懷、愛護,不戴有色眼鏡看人。再次,教師要肯定、鼓勵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提問時,學生回答對了,教師要表揚、贊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回答錯了,教師要肯定其長處,委婉地指出其錯誤,鼓勵學生,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不產生心理負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學習。不要大聲指責、呵斥,以免給學生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三、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聽說讀寫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夯實基礎,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重視口語教學
口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表達能力是體現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表達能力強的人,容易與人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容易獲得更多的機會。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也就是說,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口語教學,讓學生能夠口齒清晰、條理分明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重視朗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因此,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行深入地學習。同時,通過長期的朗讀教學,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培養基本的語文素養。
(三)做好閱讀教學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思路,不斷地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四)寫與讀結合訓練
寫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寫與讀、說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語文教師要將寫與讀結合在一起進行訓練,把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情感體驗,寫出具有創造性的文章來。
四、拓展課外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課堂幾十分鐘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地拓展相關的課外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結合教材,開展語文競賽活動
小學生好勝心較強,喜歡參與有競爭性的活動,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所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競賽活動,如寫字比賽、朗讀比賽、作文比賽等。在這些競賽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你追我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僅復習了課堂所學,也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結合作文教學,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很多小學生對作文存在畏難情緒,不愿意寫作文,造成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局面。而小學生不愿意寫作文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生活經驗,缺乏作文素材,因此,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實地考察、親身體驗,既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也讓學生接觸了廣闊的社會,可謂一舉兩得。比如,在寫關于家鄉的變化這一題材時,讓學生去采訪親屬中的老人、爸爸媽媽等,聽他們講述生活的變化以及家鄉的改變,然后進行組織整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并且內容豐富,學生不再覺得無話可寫。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增強,寫作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