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明
摘要:自我質疑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自主學習水平提高的前提,它可以完善學生的思維,提高發現認知水平。通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掌握質疑方法,訓練自我質疑的思維,養成自我質疑的習慣,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學習 問題意識 方法 訓練思維 習慣
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自我質疑變“他問”為“自問”,既完善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過程,又使學生由被動轉入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掃除障礙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啟而不發,讀書無問,究其根源:一是從古到今,多為師問,少有生問;二是學生謹慎,不會思考,思想保守;三是有問不敢問,不愿問,怕教師責怪、同學恥笑;四是圖省事,怕麻煩,只想知道結論,不想問思路,無追根溯源之意。總之,心理障礙重重,難于質疑發問。因此,要不斷掃除障礙,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勇氣,養成思考問題的品質。首先,讓學生意識到自我質疑是學得聰慧,學到聰慧的關鍵。“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讓學生問的有所獲得,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個性得到尊重,敢發問、愿質疑。如在學習“解放生產力”內容時,有的學生問“為什么叫解放生產力?”我說“查查字典,看看什么是解放。”解放就是解除束縛,得到發展和自由。接著,我們又探討了如何才能解放生產力的束縛,得到自由和發展。從生產關系、生產力要素進行分析,讓學生問有所獲,疑有所思,久而久之達到善思善問的目的。再次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學生質疑求知,每一課的學習過程中都要評選最有價值問題、最有創意問題,產生你思我想、望文生疑的學習氛圍。
二、加強引導,讓學生掌握自我質疑的方法
(一)從課文內容著手,掌握具體的質疑方法,即從課文中標題、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觀點提出質疑
首先,從標題切入質疑,就是從課題、節題、框題切入,將課題、節題、框題加上“如何理解、為什么說、怎樣、什么是、有哪些”等疑問代詞,變陳述句為疑問句,問題就產生了。這樣質疑有很強的方向性、目的性,能很快抓住學習目標。例如,九年級教材“基本國情和發展戰略”的課題,只需加問一個“二者有哪些聯系”,問題應運而生。
其次,對事例質疑,讓學生從教材上列舉的(正或反)事例入手,思考這件事說明什么?然后聯想我們本地有無類似的事例。學習九年級教材時,在我的角色、我的責任一目中,有的學生提出,人要堅持原則,要有自己的處理問題的原則,不能因事而變、因人而變。我通過讓大家討論,人應該堅持原則,但人是社會中的人,要存在于社會關系中,有自己的社會角色,作為學生和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就不一樣,對應的責任就不一樣。對待父母、教師就要尊敬,但對父母還要孝敬等。
再次,對基本概念質疑。一是從概念的內容入手。例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財產所有權和財產占有權、使用權等,將相近和易混的概念做比較進行質疑。
此外對基本原理和觀點質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對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具體化的問題,提醒學生這一理論的由來等。
(二)教給學生聯系實際質疑
這是最根本的質疑方法。只有聯系實際質疑,才能使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而成為“顯微鏡”和“望遠鏡”,才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也才能為他們將來的發展以及進一步豐富理論知識提供可能性。可以讓學生這樣質疑:這個觀點、原理的事實依據是什么?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表現?它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實踐有什么指導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違背了這一原理?如果違背了這一理論會導致什么后果?我們應當怎樣做?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理論有比較深刻地理解,特別后者能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導行的作用。例如,九年級教材關于保護環境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環境問題的含義是什么?產生環境問題的原因、危害各是什么?假如你是某地的負責人如何解決環境問題、作為初中生又怎樣保護盒改善環境?教師起個頭,學生舉一反三,思維越來越活躍。對理論知識也會產生較濃的興趣,達到活學活用,自學自用的目的。這比得到一個靜態的知識結構要有意義的多。
(三)通過時事、自讀政治類課外讀物質疑
如學生通過《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提出為什么我國既要依法治國,又要以德治國,從而印證了道德與法律的相輔相成關系,印證了依法治國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三、注重自我質疑思維訓練,促進質疑習慣的養成
學生獨立思考、質疑的習慣,貫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應用中,是在學生學會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過程中得到實現的。
(一)領悟教材內涵,引發質疑思維
教材是學生學的根本,也是訓練學生質疑思維的依托。如談到“一個中心”,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領悟到我們的國家方針政策的制定,是按照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制定的,有著牢固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二)通過對比、討論等方式找差別,尋根源
例如,了解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通過學生討論: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它與我們的基本國情有沒有聯系呢,聯系是什么呢?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所問問題的緣由,找出三者的聯系。
此外,訓練學生自我質疑思維,還要注意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即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的習慣。
總之,自我質疑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推動了認知的發展,學生主體作用顯著增強,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也更自尊自信,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于漪.如何提高教學藝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趙建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芻議[J].河北教育,2010(10).
[6]申克有.淺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J].四川教育,2009(10).
[7]宋連琳.把最大的興趣內化成自己學習的動力[J].上海教育,2008(5).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