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波
體育在西方部分國家又被成為身體的教育,具體解釋為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從體育教育產生的時間來看,它很早就產生了,但真正的發展起來、被我們的學校教育所重視還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之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它帶來的結果就是一方面人們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社會同時也在提升社會福利和完善保障制度,使越來越多的人在閑暇時間更關注生活的質量。另一方面社會節奏加快,也使勞動者的工作壓力加大,工作和生活總的壓力使很多人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這就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對我們國家在發展體育運動中提出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學校教育又步入了正軌,學校教學日益規范。但是,伴隨著應試教育思想的備受追捧,很多學校就把中高考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自己學校發展的核心追求,這就導致像體育學科這樣的非考試科目逐漸被“冷落”,體育課越來越被忽視,體育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逐漸被消磨,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在這樣的狀況下陷入了低谷。
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們的學校體育教育,究其根源這與當前學生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密切相關,進入21世紀以來,在權威部門的調查中已經發現,我們國家的青少年雖然在身高和體重上較之前的孩子有顯著提高,但學生的體質卻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主要表現在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眼睛近視率上升、體弱多病數量明顯增加、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這些問題的出現,追根溯源,與我們國家的教育發展忽視體育教育有關,也與我們的家長忽視孩子的體育鍛煉有直接的聯系。
針對我們國家的教育與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國家逐漸開始了新課程的改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推動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就學科教學來說,要想使學生成為體育課堂上的主人,那就需要我們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的參與,使學生的個性在體育課堂上得到張揚,使學生最終愛上體育課。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張揚自己的個性呢?
一、體育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關注學生
我們的體育課堂之前無法真正地吸引學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與我們國家長期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有一定的關系,但另一方面我們體育教師自身的一些認識也在影響著我們體育課堂的吸引力,主要表現在我們體育教師思想觀念的保守。我們很多體育教師從專業技能來看,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在教學理念上依然是堅持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示范動作,然后就是學生反復地練習,教學設計基本上是從教材出發,很少考慮學情的變化,方法也比較單一,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體育課上積極性不高。因為學生在教師規定的條條框框下學習,無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生積極性自然不高。
既然學生是體育課堂的主人,那么我們體育教師在教學理念上必須要作出調整,要在安排教學內容的同時,在教學過程設計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充分發揮體育課學生可以在室外上課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獲。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體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練習、游戲、比賽,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勝利的快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育關系。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民主、平等地進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進行“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這樣學生只是在被迫接受,沒有獨立的見解和個性化的反饋。只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師才能使贏得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從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這樣的體育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自主創新,進一步促進個性的發展。
三、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來自哪里?興趣來自生活體驗,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其表現方式也是呈現多樣化。特別是在體育課中,學生在實踐中容易把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而個性因素往往制約了表現方式。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情境。情境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手段,使學生樂于上體育課,樂于在體育課上展現自己,張揚個性。
社會的發展,給我們的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氣,特別是學生的體質現狀更說明了做好中學體育教學的必要性,我們體育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自身崗位,努力探索,為社會主義教育貢獻力量。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