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梅芳
摘要: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學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漢語拼音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能力、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
關鍵詞:拼音 觀察 語言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學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幼小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梢哉f,學好漢語拼音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基礎,而語文就是要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因此,在教學漢語拼音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根據拼音教學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下幾種能力的培養。
一、觀察能力
小學生開始系統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各科知識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其中,觀察力的發展尤為重要。觀察力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智力發展的基礎。觀察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感知的精確,影響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小學教育極為重要的任務。
小學語文第一冊每一課都有配合字母教學的情境圖,給學生提供學習字母的情境,1到9課還安排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掌握字母的音和形。此外,每課中的帶調音節、音節詞和拼音句等都有相應的插圖,通過看圖來引導學生學習。
初入學的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較低,觀察事物極不細心、全面,觀察事物又很零亂,不系統,東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就算哪里。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指導。在觀察中,教師要用語言引導兒童觀察的方向,使他們掌握觀察的順序。如:《Z C S》一課,學習“zā cā s?!边@三個音節時,有這么一幅圖:媽媽在扎辮子,小女孩在擦窗,爺爺在灑水。指導學生看圖時,引導他們從左往右看有哪些人?在干什么?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很自然地學習了這三個音節,達到了學習音節的目的,且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學會了一種觀察的順序,培養了觀察能力。
二、語言能力
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語音因素的符號,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在教學中把拼音放到語言環境中去,和詞句的訓練結合起來,啟發學生根據聲韻母說詞造句,賦予字母以意義,這樣不僅有利于引起兒童注意和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在思考和運用語言描述字母的同時,進一步訓練了兒童思維,豐富了語言積累,這也是《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目的的一個基本要求之一。
(一)規范口頭語言
初入學兒童口頭語言發展處于以對話為主的水平。如回答問題、某種場合發言等有一定的發展,但水平不高,說話往往顛三倒四,不合語法,缺乏連貫性,辭不達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要把重點放在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上。
教學中,學生學習了音節后,可以讓他們用所學音節來說詞造句。如:學習了“ zi ci si ”這三個整體認讀音節后,讓學生分別用它們的四聲來組詞,說話。學習了“dǎ gǔ”“bá hé”這兩個音節詞后,讓學生用這兩個詞說說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致往往很高,但會有不少問題,如聲調混淆,句子不完整等,教師要及時給予提醒、糾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注重朗讀訓練
拼音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視朗讀訓練將會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并能受益終生。
在拼音教學中,朗讀訓練的材料比比皆是。1.導入聲韻母學習的語境歌。如:聲母《y w》這一課的語境歌是:小烏鴉,叫嘎嘎,捉條蟲子喂娃娃。秋風起,天氣涼,媽媽為我做衣裳?!?.幫助學生記憶聲韻母的音和形的順口溜、口訣。如:像個6字,b b b 。豎上加點,i i i 。等。3.用來記憶一些特殊音節的兒歌。如教學“ju qu xu”時,為了讓學生記住j q x 與u相拼要去掉兩點這一規則,就用了這樣兩首兒歌:“u u 見了j q x ,摘了墨鏡再拉手。”“u u u u真有趣,見了聲母j q x ,摘了墨鏡還念u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時,用了這樣三首兒歌來幫助記憶:“大y和小i,一起去穿衣,整體認讀音節yi?!薄按體和小u,一起來跳舞,整體認讀音節wu。”“大y和小u,一起去釣魚,整體認讀音節yu?!彼?、課文中出現的拼音句。這些都是用于朗讀訓練的極好的材料。
針對初入學兒童朗讀能力較差,普通話不標準,拖調現象十分嚴重,語感很差的現狀,拼音教學過程中朗讀訓練的重點是讓學生讀準字音,對語感有初步的感知,朗讀注意停頓,有節奏感,做到輕快、流暢。在教學中,要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并給予具體指導,可以領著學生一句一句地讀,在經常反復的訓練下,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的能力。
三、識字能力
《課程標準》提出: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钡@時期的識字,重在讀音上。
教學“認一認”時,除了“認一認1”外,每一課都有幾個漢字的拼音是學生學過的,這些字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讀,再指名領讀等形式來掌握。同時,可以讓學生的識字活動延伸至課外??梢宰寣W生在一些拼音讀物上去尋找一些已經學過的音節,并認識相應的漢字。學校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會很樂意去看書,尋找。這樣,既鞏固運用了所學的拼音,又增長了知識,一舉兩得。
四、寫字能力
《課程標準》提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基礎,從低年級開始就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優化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梢猿浞掷媒滩纳险_、規范的寫字、執筆姿勢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明白怎樣的姿勢才是規范的。教師可以自編寫字兒歌,幫助學生強化。同時,在拼音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自學字母書寫的能力。在學習字母書寫時,讓學生自己觀察字母的筆順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讓學生來交流學習結果,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將會有很大提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