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迎杰
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會感覺很累,因為45分鐘的整堂課教師都在不停地講解,教師想要把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在有效的時間內都傳授給學生。但是即使是教師如此累,最后卻不能夠像教師想象的那樣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學生雖然也在極力地理解和記憶教師傳授的知識,但是卻總是會在課堂記憶之后又忘記,在教師可查之后又丟掉,這樣反復努力記憶和掌握之后,便導致了很低的教學效率,讓整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然而教育教學改革之風使我們這些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也讓學生看到了能夠輕松學習的希望。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已經不適宜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了,作為站在教育事業第一戰線的教師們必須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為學生創設輕松、自由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探索獲取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此,在整個初中教學階段,課堂教學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新課堂形式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我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就采用了閱讀、探討、解惑等教學形式來培養和提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不斷增強自己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一、重視閱讀課程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好基礎
語文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工具,閱讀能夠有效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在初中階段學生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為此,我們要更加深入地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確保學生走出初中校園之后能夠擁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同時獨立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把情況下我都會把課本中比較簡單的文章學習交給學生去獨立閱讀,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分析過程領略文章表達的含義。那么,在閱讀課堂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的具體措施。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一切行為的源動力,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對學習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并且會收獲非同一般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例如,我在課堂教學的前五分鐘,特別設置了“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背誦課外的一些名言名句,可以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以說一個成語的由來,還可以告訴大家一些百科常識等,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學識,同時,學生想要在這一環節表現出更加出色的自己,在課下的時間就要去查閱各種資料來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夠選擇好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形式,潛意識中讓學生產生一種閱讀的欲望和興趣。
(二)教師正確引導,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閱讀方式
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說給人們魚,不如傳授給人們捕魚的方法。這個道理也告訴我們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還不如傳授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為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掌握正確閱讀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質量和效果。如我在閱讀課堂中就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看到、讀到和寫到。也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一定要看全,進行快速閱讀,能夠掌握文章的全局,而且要做到邊讀邊思考,并且將重要的字詞、句子進行重點記憶或是勾畫。在每一堂語文課堂中我都反復強調我對閱讀的要求,引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方式去做,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聯想,勇于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成功是留給那些勇于質疑,大膽創新的人,在閱讀過程中,想要真正獲取文章中的知識和精華,就必須勇于發現文章中的問題,并且反復琢磨和研究,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想,讓自己的學習思維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有句話說得好:“發現問題,就離成功近了一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了問題才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地分析這個問題。教師在閱讀課堂中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來提出問題、反復思考之后提出問題或是文章前后對照提出問題等,結合不同提問的方式共同提高閱讀的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閱讀后要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討論形式。因為在自己閱讀之后,無論是理解方面還是問題方面都會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這個時候我把所有的學生都組織起來,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溝通,對于文章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討論和研究。
討論過程中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同時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最后能夠結合大家的思想談論研制出統一的答案,尋找出真理。當然,在學生談論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及時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找準討論中心點,結合之前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全面綜合性的分析。這樣就會在討論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因勢利導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展討論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解除疑惑,讓學生全面正確獲取信息,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和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問題學生都能夠通過討論形式尋找到真正的答案,在討論活動結束之后,學生肯定還有未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的解答,在學生心理就會永遠有一個“疙瘩”解不開,從而影響以后的閱讀及學習效果。為此,在討論之后,教師必須及時幫助學生解除疑惑。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運用適當的講解形式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當然教師的講解一定要鏗鏘有力、生動形象、簡而明了,能夠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性。這樣學生才會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尋找到知識的關鍵點,尋找令學生興奮不已的答案,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愉悅地進入主動思考的學習狀態,不斷提高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一定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力來獲取新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知識的探索過程,獲取豐富多彩的知識。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