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瑾
精彩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能開啟學生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化課堂教學。如何才能運用提問的藝術,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進行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問題設計要巧妙合理,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獲得知識。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
如在教學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了時,我要求師生分角色讀“快回家去”到最后這部分課文,教師讀作者的話,──讀英子的話,其余的女學生讀妹妹們的話,男學生讀老高的話。我發問:“同學們想像一下英子回家時所見到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
生:爸爸去世了。
師:是的,爸爸永遠地離開了英子。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爸爸去世,而是用爸爸種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來暗示爸爸的去世,作者以花喻人,揪人心肺!課文中還有幾處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同學們注意過嗎?
由這些問題引出穩重父親深沉的愛,引導學生去細細咀嚼,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這對于學生是收獲頗豐的。
二、熱情鼓勵,提供線索,引發學生思維
作為一個教師,課堂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讓學生時刻處于一種輕松自如的情緒中,那么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揮。
師:現在,對于本文,你在自習過程中,有什么樣的體會,什么樣的思考,什么樣疑惑,或者什么樣看法,請大家放開膽子說說,看看誰先來?(學生沉默)
師:同學們,我知道,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可人正是在戰勝自己的過程中超越自己、強大自己的。沒關系,你們再準備準備,我等等。
師:看看誰愿意從現在做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呢?不難,就差一個舉手的動作了 (漸漸地學生逐一舉手)。
(在某個學生說出看法后)師:非常好,勇敢的人。好,談了你的體會與看法,能否找出依據呢?
在學生找出依據的同時,教師可適時地進行糾正和補充。
三、捕捉信息,延伸疏導,拓展學生思維
為使學生能順利地回答問題,教師要提供學生必要的智力背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作答條件。或做知識鋪墊;或啟迪學生根據已知的去開拓未知的;或進行示范講解,教師“舉一”,令學生“反三”,實現學習的遷移。
師:有沒有同學能為我們介紹一下林海音和她的《城南舊事》?
生一:林海音是臺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我們今天學習的《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她的長篇小說《城南舊事》,是《城南舊事》的最后一章。
生二:林海音早年居住在北京,童年時代在北京城南度過,所以她的小說命名為《城南舊事》。這是她的代表作。
生三:《城南舊事》講述這樣的故事……(簡介《城南舊事》)
師:很好。林海音在《城南舊事》出版后記中曾說:“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所以《城南舊事》有著濃厚的自傳體色彩,是林海音心靈童年的記錄,飽含她對童年純真眷念的感情。下面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全書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初步了解了文章, 文中小英子向我們講述了童年時她和爸爸之間的哪些故事?現在請大家跳讀課文,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學生自讀課文)
四、積極評價,觀點明確,提高學生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導善控,除了要引導學生以外,還應適當點撥,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利用學生主動性的提問,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來”。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既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不要使學生的發言漫無邊際、正誤不分。
師:讀了《爸爸的花兒落了》疑問,文中的爸爸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一:嚴厲,爸爸用雞毛撣子打“我”。
生二:有愛心。爸爸讓“我”寄錢給陳叔叔。
生三:爸爸愛花。
生四:爸爸告訴“我”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師:同學們說得很正確。對待生活,我們要學會勇敢。要像雛鷹學飛一樣經受困難的挑戰,才能翱翔于天空。
總之,課堂提問既能反饋出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又能反映出一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藝術。只有真正掌握了如何去進行課堂提問,才能真正和學生進行多元化的交流,才能優化課堂的結構。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