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亮
摘 要: 海南高校開設高爾夫專業教育較晚,但發展迅速,不到十年時間已有十間高校相繼開設了高爾夫專業或培訓。由于種種原因,部分院校出現了專業辦學不穩定、生源縮減、就業率降低等問題。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和文獻資料檢索等方法,對海南各高校高爾夫教育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海南高校高爾夫教育存在辦學定位不明確、培養目標模糊、教學條件簡陋、師資短缺、教學模式滯后、校企合作形式膚淺等問題,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與企業要求相脫節,專業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關鍵詞: 高爾夫教育 人才培養 發展策略
一、引言
隨著高爾夫運動在海南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爾夫專業人才的需求日趨擴大,針對這種供不應求的現象,近年來,我省各級各類高校開辦高爾夫專業教育和培訓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出現。高爾夫教育一時間變成各級各類學校專業開設的“香悖悖”,炙手可熱。但近幾年,部分學校出現專業萎縮、生源不足、就業率降低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專業內涵建設的剖析,揭示海南高校高爾夫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影響高校高爾夫教育的各種因素,理清發展建設思路,旨在為促進海南高爾夫教育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獻言獻策。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以省內開設高爾夫教育的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三亞學院、瓊州學院、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口經濟學院、海南經濟職業學院、三亞旅游航空職業學院、三亞理工學院等十所高等院校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法。對我省十所高校高爾夫球教育的專業主任(含專業負責人)或骨干教師發放問卷,重點了解高爾夫專業建設和教學現狀。(2)訪談法。走訪各高校專業主任或骨干教師和高爾夫俱樂部人事部主管,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各高校高爾夫專業教育狀況。了解行業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和發展前景。(3)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省內各高校有關高爾夫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獻資料和記錄,對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檢索、分析和利用。
三、研究結果和分析
海南高校雖然辦學時間較晚,但由于辦學經驗不足,加上社會高爾夫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目前,部分高校高爾夫專業出現生源萎縮、畢業生職業素質和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有偏差等狀況,專業辦學面臨嚴峻機遇和挑戰。經過調研和專業剖析,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辦學指導思想具有功利性。有的學校開設高爾夫專業,缺乏應有的、科學的專業調研,只看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而對企業專業人才的結構、職業素質、技能的標準、培養規律和就業情況等認識不足,定位不準,盲目跟風,加上專業設置的門檻過低,導致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專業設置大而不精。
(二)專業師資嚴重不足。據統計,海南高校高爾夫專業師資匱乏的現象比較嚴重。有專業教師60名,其中技能類教師不足50%,平均每間學校不足3人,大多數是“80后”的年輕人;學歷方面,碩士研究生占25%,本科以下學歷占75%;在專業歸屬中,屬高爾夫專業教育的不足30%,有超過70%的專任教師是從體育類專業或其他專業轉型而來;有超過70%的教師都有行業經歷,但大多數只經過行業短期培訓或短期的掛職學習,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行業實踐經驗,更缺乏具有創新精神和引領專業建設的領軍人物。顯然,這樣的師資隊伍結構遠遠不能滿足基本的教學需要和專業建設需要。
(三)實訓教學條件過于簡陋。良好充足的教學場地設施是辦學的基本條件。經調研,海南經濟職業學院的室內仿真實訓設施比較完善,功能較齊全,足以說明學校對該專業重視程度。其他院校的室內教學實訓條件大多簡陋且數量不足,擁有室外簡易練習場的只有三間學校。教學場地、設施的先天不足成為制約專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其原因主要是高爾夫仍屬于“高消費、高風險”項目,場地設施建設和維護需投入較大資金,甚至沒有建設用地,許多高校也只能“望場興嘆”,可喜的是,現在部分高校正積極努力,力所能及地建設室外小型練習場地,有望逐漸緩解和改善帶給教學的壓力。
(四)辦學體制和培養模式陳舊。高校高爾夫教育不僅是學歷教育,更是職業教育。雖然各高校高爾夫專業名稱各異,培養目標方向不一,教學模式千差萬別,但辦學形式基本一致,多以自主培養為主,存在閉門造車的現象,這主要是趨于辦學成本和利益方面的考慮,僅瓊臺師專的“中英高爾夫場地管理”專業與英國愛德姆得高爾夫學院聯合辦學。在培養模式上,大多數院校都在“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方面下了工夫,卻忽視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大多停留在“崗位實習,共建實訓基地”層面,缺乏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這種封閉或半封閉辦學形式和培養模式易導致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人才需求相脫節。
四、促進高校高爾夫專業教育發展的策略
(一)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充分認識國內外高爾夫運動和海南國際旅游島高爾夫休閑旅游等產業的發展趨勢,通過充分科學的專業調研,清晰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規律,以海南高爾夫產業人才需求為依據,在專業設置方面,要發揮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及行業對職業教育專業設計工作的調控和引導作用,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和專業布局,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避免專業方向模糊,培養規格和職業要求相脫節的狀況。
(二)打造優良的專業教學團隊。教師隊伍是教育第一資源,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針對高校高爾夫專業師資隊伍存在專業師資人員匱乏、“雙師型”師資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建議采取以下策略。(1)教師專業轉型和高校間師資共享是解決專業師資匱乏問題的有效途徑。每年全國高校高爾夫專業碩士以上學歷畢業生很少,從事教育行業的更少,加強專業師資力量只有激勵機制,把體育類、管理類等部分教師通過學歷提升、跟班學習、掛職培訓、企業鍛煉等方式進行專業學習,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有效地填補師資力量的不足。通過共建“校校聯手、合作辦學”共享資源平臺,取長補短,充實師資隊伍力量。(2)以“雙師型”教師建設為重點,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中心,創新教師培訓學習模式,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建立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實踐制度,聘任社會或行業具有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擔任專職教師,逐步增大團隊“雙證”比例,提高團隊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3)努力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通過制度機制創新,創造寬松、發展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激發教師的自我意識,拓寬教師學習、培訓、學歷提升等渠道,完善保障機制,創新教師管理和評價機制,激勵和引導中青年教師在潛心育人、科研創新、行業服務等方面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三)改善教學條件是當務之急。教學實訓條件已成為許多學校辦學的制約因素,改善教學場地設施已成為專業建設的當務之急。政府、企業和學校要統籌安排,認真謀劃。(1)針對專業和課程教學需求,學校有必要投入一定資金,逐步完善專業教學實訓條件,特別是室內仿真實訓室,根據崗位需要,創設崗位情境、工作任務、工作流程,設置功能齊全的實訓場所設施,而不僅限于高爾夫運動技能。(2)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田徑場、體育館周邊等開闊場地,有條件的學校可考慮建小型練習場,保證基本的教學需求。甚至可以引入社會資金,在校內建設球場,建立雙贏運作機制,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3)通過校校聯合辦學,共同開發共享教學資源,包括教材、圖書音像資料、師資隊伍、教學場地設施,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擴大辦學規模和提升辦學層次。
(四)創新辦學體制,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讀”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主要培養模式。要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首先要改變傳統學校單方辦學的現狀,建立政府、行業、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合作組織和合作平臺,創新政—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利益共同體,增強辦學活力。其次,不斷優化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合作的形式不能局限傳統的租賃場地、專家講座、兼職教師、頂崗實習等,而應行業(企業)全方位介入人才培養過程,行業(企業)和學校要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實現專業與行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和職業工作標準對接。
(五)加大對高校高爾夫專業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高爾夫行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帶動了高爾夫教育和培訓行業的蓬勃發展,為加強管理,教育主管部門都應科學規劃,規范辦學資質,制定基本的專業準入機制和基本的辦學標準,甚至推行專業設置認證資質,定期對專業教學和專業建設進行評估和質量監控,建立專業退出機制,發揮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協調功能,與行業、學校共同建立高爾夫人才需求預警制度,實現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對現行高爾夫專業教育加大扶持力度,給予政策和資金投入,特別是對促進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的層次和深度方面給予政策、制度支持。
五、結語
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命線。隨著高爾夫運動及相關產業在海南的快速發展,所需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越來越多,高爾夫教育和培訓行業前景廣闊,高校必須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清晰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香.高職院校高爾夫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6-1.
[2]王鵬飛.我國高校高爾夫專業教育現狀及其發展前景的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2010-4-12.
[3]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教職成[2011]12號.
基金項目: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課題。
項目名稱:海南高校高爾夫教育現狀與科學發展研究(QJY12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