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軍
摘 要: 適當的成就動機是個體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內在驅動力。本文旨在探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目標引領和專業手段等有效路徑,合理培養大三學生的成就動機,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審視自我,樹立客觀的理想和目標,在將來就業和升學競爭中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關鍵詞: 大三學生 成就動機 培養方法
1.概述
成就動機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個體追求某一目標的內在驅動力,成就動機高的個體,在自認為有價值的目標面前,會高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實現目標。因此,可以說成就動機是個體目標實現和價值體現的重要內在力量。
高水平的成就動機對于個體價值實現、獲得成果尤為重要。大學階段,個體心理正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尚未成熟。高校要實現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在對學生心理引導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成就動機的引導和培養。屬于大學中期的大三,可以說是大學生活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大學生走過了大一大二時的迷茫期與興奮期,站在理想與現實的邊緣,既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又初嘗了就業、升學的壓力,很多學生開始審視自身價值,擔憂自己的前途。調查發現,處于大學中期的大三學生的成就動機并沒有作為個體成功的重要動力而切實發揮作用,而是體現了多樣化和作用分化的特點。因此,必須重視和培養大三學生的成就動機。
2.培養大三學生成就動機的重要意義
2.1大三學生成就動機是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關鍵。
個體成就動機達到合理的強度,就會更趨于樹立合理的理想和目標,為了理想、目標的實現而做好自我管理,努力完善自我。這一點對于大三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現代高等教育的傳統弊端是大一大二階段過于強調管理和服從,過于追求整齊劃一,學生普遍缺乏創造力和創新性,過于遵從和循規蹈矩。到了大三,由于缺乏自我追求,沒有奮斗目標,意志消沉、缺乏斗志。長此以往,自我價值感低下,很難適應多樣化的現代社會需要。因此,在大三階段激活他們的成就動機顯得尤為重要。
2.2大三學生成就動機的強弱直接影響其將來找工作和考研升學的結果。
成就動機作為個體自我的一種激勵機制能夠推動個體樹立良好的奮斗目標,從而圍繞理想抱負努力完善自我,實現目標后,又能夠進一步有效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大三正處于大學四年的分水嶺階段,如果能夠合理描繪個人藍圖和美好愿景,對個人的成功有強烈的追求,就會朝之努力,充滿實現愿望和成就的驅動力,這樣勢必在將來找工作和考研浪潮中脫穎而出。因此,大三學生成就動機達到合理強度,對其將來就業和升學是有顯著推動作用的。
3.大三學生成就動機培養路徑
成就動機是個體在一定社會環境和影響中形成的,因此,通過一定手段加以引導和培養,可以幫助個體樹立良好的成就動機,從而發揮積極作用。大三正處于就業和考研的準備期,此階段成就動機較強,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規劃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在就業和考研中立于不敗之地;成就動機較弱,缺乏自信,沒有合理規劃,承壓能力弱,很有可能在將來的嚴峻壓力下一蹶不振。因此,培養大三學生的成就動機刻不容緩。
3.1重視目標。
大三學生成就動機的培養,首先從頂層設計上必須切實看到成就動機對于培養大學生有志成才的重要性,學校各級部門全員關注,人人參與,幫助大三學生秉持自信、寬容和豁達的良好心態,既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合理經營自己的長處,又正視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形成合理的成就動機。以輔導員為主體,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成立專門的教學和實踐團隊,對成就動機做專門和系統的研究,建立涉及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和培養手段的完善規范的專業培養體系,設立專門課程,豐富課程內容,專門針對大三學生的成就動機進行合理引導。
3.2專業培養。
3.2.1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三學生樹立目標
著名的“期望理論”認為,個體只有在認為自己的某一行動有助于實現某項目標時,才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大三學生成就動機的缺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理想信念缺失,在得過且過中迷失了自我,喪失了開拓進取的動力。因此,培養大三學生成就動機的一個手段是幫助他們樹立合理的人生目標,重視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它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一直在學生德育中發揮著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對于大三年級的理想信念教育,應更注重實際分析和具體引導,通過幫助大三學生在綜合分析自我性格、優勢、劣勢,自我需要、社會需要等的基礎上,樹立超越現實又不脫離現實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在分析查找自身不足和價值需要的目標樹立過程中找到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為了實現目標而積極進取,激發強有力的成就動機。
3.2.2自我意識教育幫助大三學生合理定位
個體只有在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對自我在社會群體和人生中有合理的定位,查找出自我的不足,才會激發出努力彌補和完善自我的動力,喚醒自我成就動機。因此,培養大三學生成就動機,必須加強自我意識教育。針對大三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必須抓住實踐和交流兩條路徑,讓他們在實踐和交流活動中,以我為鏡、以人為鏡、以社會為鏡,不斷學習和成長,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和發現自我,這樣既能開發潛能,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合理自尊,又能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努力進取,努力完善自我,在這一過程中合理培養自我成就動機。
3.2.3歸因與挫折教育培養大三學生合理自信
歸因是激勵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個體對所作所為進行分析后,而對事件的原因進行解釋和推測的過程。個體歸因一般受到個性、期望值、努力程度和以往成功經驗等方面的影響。個體歸因直接影響其認知和行動。成就動機弱的人習慣于將失敗外歸因,將成功內歸因,即成就動機弱,將挫折和失敗歸因于客觀環境和他人;成就動機強,將挫折和失敗歸因于自己,認為自身努力不夠,需要更加努力。因此,加強歸因和挫折教育對于培養大三學生合理認知、合理自信,樹立合理成就動機尤為重要。首先,通過實例引導、事件總結等幫助大三學生合理歸因,尤其是做好內歸因,正視自身存在的不足,正視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從而努力完善自我。其次,引導大學生正視失敗,增強挫折應對能力,切勿在遭遇挫折后盲目自卑和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棄。
3.2.4榜樣示范教育推動大三學生開拓進取
榜樣示范對于激發個體開拓進取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通過榜樣實例的示范,讓大三學生感同身受,在與榜樣的差距比較中激發上進心和完善自我的激情,從而相信,只要通過自我的努力,在同樣的情境中,就能獲得同樣的成功體驗。
參考文獻:
[1]韓晶晶.構建大學生成就動機培養體系的新探析[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8(6):746-749.
[2]李科.激發大學生成就動機的價值與策略[J].成都大學學報,2007(11):21-23.
[3]席美云.當代大學生成就動機的特點及原因分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