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艷
摘 要: 本文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與本校具體情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專業技能的信心,補差補缺,逐步提高學生知識水平,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數控車削編程與操作》課程教學質量分析了具體做法。
關鍵詞: 中職教育 數控車工 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一、中職學生在數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目標不明確
中職學生大部分在初中時成績就很不理想,從那時開始已被貼上后進生的標簽,求知欲不強,學習進取心消失殆盡。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許多家長讓孩子上職業中學不是學習技能的,是讓孩子長身體的。記得有次課上有位學生不動手,我問:“你怎么不干啊?有什么問題給我說說。”“我爸媽說了,不想學就不要學,主要把你個子長長,吃好喝好就行了。”學生理直氣壯地說。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部分學生有自卑心理,思想不求進取,學習不求上進;有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無遠大志向,進職校只想混個文憑;有的學生更是覺得無所謂,認為學了沒有用,自暴自棄的心理使他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游戲、上網、看書刊等方面,上課無精打采、作業不完成、學習無興趣。
2.學習興趣低
從初中的義務教育進入職業教育,學生面臨兩個較大的轉折,一是課程內容的增多和程度的加深;二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初中階段的課程主要有數學、英語、化學、物理等,一些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有厭學心理。與此同時,進入職業學校后,大量專業課程一時間讓他們學習無從下手。例如我校機電專業的學生要學習《機械制圖》、《機械基礎原理》、《普通車工》、《鉗工》、《電工電子》、《數控車工編程與操作》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其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由于專業課本身的特點,使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與初中的教學方法有很大不同,在職業學校,實踐操作是學習重點。這些變化對于初中階段基礎本來就很差、學習能力很低的學生來說,專業課程很難入門,摸不透。
二、解決對策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一切”。愛可以感化一個人的心靈,無論學生之前如何不優秀,只要我們經常找學生聊天,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理想、社會話題入手,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和需要,拉近師生心距,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與此同時還要發掘學生的閃光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出色的一面,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認真學習,能夠學好,成為優秀的學生。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個性較強,缺乏吃苦耐勞的品格。有的學生基礎較差,總覺得學不會,持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教師要有耐心,關心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十分重要。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好奇是人的天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數控教學中每個項目引入中教師應在課前認真思考,項目內容應盡可能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完成的零部件。例如:我在教螺紋的加工時,以平時喝的礦泉水瓶子為例引出本次課完成的項目,學習螺紋的編程和加工的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其次,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不喜歡老師,肯定就不會認真學習這門課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數控車削編程與操作》是一門比較難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要讓學生喜歡數控,教師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考慮到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拉近師生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充分發揮民主,創造輕松的環境,讓學生多說、多動手、多表揚,少批評、少埋怨,慢慢學生就會很喜歡這個老師,喜歡這門課。
再次,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數控車削編程與操作》中的一些理論十分抽象,多數學生由于受文化基礎的影響理解起來非常困難,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另外,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教室、仿真實驗室和實訓車間三個場所完美結合。首先,在課堂上進行必要的編程理論講解,并多舉些典型實例讓學生反復練習和體會。其次,在仿真實驗室利用數控仿真教學軟件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編程與操作仿真訓練。最后,到實訓車間,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加工。教師要分層次,分層設計課堂提問和階段性檢測試題,讓他們都有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如在《數控車床加工與編程》課程中,教師準備多個數控加工的工件為項目,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己確定加工方案、分析加工工藝流程、確定工藝參數、編寫加工程序,最后完成加工過程演示。
總之,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我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需要,在《數控車削編程與操作》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有效利用學校教學條件、網絡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數控車的編程與操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章建新.關于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導學方法的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5).
[2]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
[3]趙娟,韓玉昌.學習障礙的教育干預措施研究動態[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