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亮
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小學要學會漢語拼音,讀準生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基礎。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增強漢語拼音教學的趣味性,并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賦予課堂活力,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方法;小學
漢語拼音作為學習漢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如何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好拼音,從而快速掌握并合理運用,成為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最難、最關鍵的一關。而如何更好地將漢語拼音以更好、更快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在生活中得以運用并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在日常教學中的積極探索、點滴積累,這里列舉本人的幾個教學方法和大家交流。
一、教學情境的趣味性
教師可以根據字母的特點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順口溜、兒歌等幫助兒童記憶。如,四聲標調調歌,“一聲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爬上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借此來讀準四聲。再如,教學j q x與ü相拼,上兩點省略規則時,編了一個順口溜:j q x真淘氣,見了ü眼就挖去。或者編些兒歌:小紅練唱,嘴巴張大ɑ ɑ ɑ, 公雞打鳴,嘴巴圓圓o o o,白鵝照鏡,嘴巴扁扁e e e,媽媽晾衣,上下對齊i i i等并告訴學生這個兒歌前面分句是圖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發音要領,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編兒歌。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編出了像模像樣的兒歌。
就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段小兒歌使學生記住了要學得知識,無須教師花費再多的力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教師也可以采用游戲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比如,看看誰讀得準,哪個同學能把聲母、韻母快速地送回家、聲母韻母找朋友等形式。改變了拼音教學中的枯燥、乏味,學生在游戲中鞏固了所學的拼音知識,課堂生動、活潑、高效。
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漢語拼音的插圖具體形象,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插圖既表音又表形的特點來教學字母,學生看了圖就能感知圖意與字母的關系,既提高了學習拼音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還可以制作拼音圖卡、活動教具。拼音圖卡就是照教材的樣子畫下來,涂上顏色或者用鮮艷的顏色書寫,貼于黑板上。活動教具就是用于教難掌握的拼讀過程,用教具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死的書本“動”起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學具擺手勢做出字母的形,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所學拼音字母。如b、p、m、f與ɑ、o、u相拼時,用掛歷制作活動教具,一邊是聲母,一邊是韻母,翻動卡片讓學生拼讀。這樣直觀形象,學生興趣盎然,接受起來就快了。
三、家長的積極配合
由于一年級小學生忘得較快,回家輔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對課堂上對拼音教學內容掌握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家長及時進行輔導。同時教師與家長在輔導學生時一定不要急躁,耐心加以引導,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讓學生對學習拼音產生興趣。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把握作業量,不可以過多,使家長和學生都產生抵觸心理,那樣的話,學生可能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出現厭學心理,產生無法挽回的后果。
總之,以前的觀點只是我個人的意見,而小學拼音教學這個難題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它需要大家的關注,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劉國立.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M].課程·教材·教法,1996(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