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伶俐
摘 要 《聊齋志異》中體現的蒲松齡的女性審美觀并不像通常人們所認定的那樣都是積極和進步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復雜的形態,其中有相對于那個時代進步的一面,也有屬于那個時代主流的一面。從蒲松齡對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管窺他心中對于美人形象的評價標準。正是由于蒲松齡女性審美觀的這種混雜、錯綜性,才讓后世的讀者看到了一個無比真實、敢愛敢恨、現實的、勇于大膽表達內心的男性作家。
關鍵詞 《聊齋志異》 女性形象 蒲松齡 真實 勇敢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On Pu Songling's Ideal Beauty Image from "Strange" Portrayal of Women
CHEN Lingli
(School of Literatur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In "Strange", Pu Sonling embodied female aesthetic is not as often as people identified are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but showing a complex form, which with respect to the progressive side of that era, also belong to the mainstream side of that era. From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u Songling for women, you can Glimpse for the beauty of his mind the image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It is because of this confounding Pu Songling female aesthetic, intricate nature, just let future generations of readers to see a very real, dare love and hate, realistic express inner courage to boldly male writers.
Key words "Strange"; female image; Pu Songling; real; brave
1 女性美在氣質和神韻上
《聊齋志異》對于女性,從外貌到氣質神韻的描寫都是簡潔精練的,不拘泥于品評五官精致之美,而是以整體觀賞的態度刻畫出惑人心神的美人形象。寥寥數語卻又美得動人心魄,現整理多篇的人物描寫如下:
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畫壁》
翠鳳明珰,容華絕世。《狐嫁女》
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嬰寧》
中一垂髻人衣冰毅,絕代也!《荷花三娘子》
少頃一婢入,紅妝艷艷年約十三四,嬌波流慧,細柳生姿。生望見艷色,嚬呻頓忘,精神為之一爽。《嬌娜》
態度嫻婉,曠世無匹。《狐夢》
啟門延入,則傾國之姝。《蓮香》
視之,不識;而艷絕。《林四娘》
女一回首,妖麗無比。《巧娘》
及舉目,竟不相識,而容光艷絕。《汾州狐》
有二美人來,顏色雙絕。《狐聯》
視之,美。《紅玉》
從字里行間看不出被描寫對象具體的五官之美,但無可否認的是,讀者真的感受到了一種一見傾心的極致美麗。蒲松齡營造了一種讓人沉醉其中的情境,這種唯美的情境不單單拘泥在具體的外貌特征上。小說中女性的美可以是表情的生動美,可以是氣度的嫻婉美,可以是微笑的親切美,可以是回眸的瞬間美,可以是高貴美,可以是活潑美……在這里,氣質美和神韻美是女性美的理由,美在整體氣質。他們可以是任何一個傳說中的美人形象,這種對美的開放性的態度暗合了現代社會對美的評判準則,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不過時的。這種美帶入到每個個體的想象中都是不一樣的,花妖狐魅的美麗形象就披上了一層理想化的圣潔光芒,帶著一絲神秘的色彩而如夢如幻地存在。
2 女性美在賢良淑德、持家有功、助夫有道、真情奉獻上
賢惠是對古代女子的高度贊揚,女子賢惠體現在相夫教子、為家奉獻上。《黃英》中,黃英蘭心惠質,嫁給馬生后讓馬生從此“享用過于世家”;《葛巾》中,常大用病得異常沉重,但在服用了葛巾娘子所配之藥后,一夜之間便神奇地完全痊愈,常大用一家在葛巾姐妹嫁過來以后,“由此兄弟皆得美婦,而家又日富”;《荷花三娘子》中,宗生與荷花三娘子結合后,“金帛常盈箱筐,亦不知所自來”,宗生可以高枕無憂地享受幸福生活,不用再為維持生計而耗費心力;在《云蘿公主》中,安大業得云蘿公主下嫁,因在橫遭誣陷后得到云蘿公主多次相救,才轉危為安;《張鴻漸》中的施舜華,也曾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張鴻漸的厄難;《蓮香》中,桑生由于迷戀鬼魅,身體日漸衰弱,以至于氣息全絕,是蓮香不畏路途遙遠,為之采摘草藥,救桑生之命于倒懸;在《嬌娜》中,狐女嬌娜與孔生,彼此以誠相待,互相在患難中鼎力救助,從而戰勝了人生旅途中一個又一個難關;《花姑子》中,為救被毒蛇精所傷的安幼輿,花姑子毀掉了她百年的修行,最后道行所剩無幾的花姑子更是冒險為安幼輿產下一子”……這些女性用不同方式解救了各自心愛人的苦難。他們或勤儉持家、或孝順顧家、或處處以丈夫為主、為丈夫著想。雖然是文人做白日夢,但是也體現了蒲松齡對這種能幫夫助夫的女強人的向往。
3 女性美在敢于言愛、熱情開放上
在蒲松齡筆下的劇情中,女性無論是報恩還是一見鐘情,都顯得比較直接,他們有的是野生野長的真性情,作者贊美他們的多情主動。例如在《畫壁》中有“女回首,搖手中花遙遙作招狀,乃趨之。舍內寂無人,遽擁之亦不甚拒,遂與狎好。”還有《阿繡》中寫劉子固和阿繡幽會:“即就枕席,宛轉萬態,款接之歡,不可言喻。”《林四娘》中:“陳公捉袂挽坐,談詞風雅,大悅。擁之,不甚抗拒。顧曰:他無人也?公急闔戶,曰:無。促其緩裳,意殊羞怯。公代為之殷勤。……”從相識到魚水之歡,就一個招手的過渡,男女主人公對性的態度實在是令現代人都嘆為觀止。從這種快餐型的男女戀情來看,蒲松齡追求的是不受世俗羈絆的純真愛情和熱情奔放的戀愛對象。又如嬰寧,她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縱笑、狂笑,或忍笑、濃笑、憨笑。作家寫嬰寧這個特征,正是為了突出她蔑視世俗禮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熱愛生活,敢于言愛的性格。
4 女性美在守貞、從一而終上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對女性的貞一反復強調。女性在與男主人公相遇之前的經歷可以不去計較,但是相遇之后就必須守貞,從一而終,不能易愛。《鴉頭》中,鴉頭在鴇母的逼迫下仍然堅持守節,對寒士王文從一而終,歷經千辛萬苦。《喬女》中,喬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來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喬女不嫁,她可以視孟生為知己,在孟生死后急其家難,撫其遺孤,撐其門戶,增殖其戶,但喬女自己卻廉潔自守貧賤以終。《珊瑚》歌頌了對兇暴婆婆逆來順受的珊瑚,《邵女》歌頌了任嫡妻蹂躪的邵女,無論環境怎么惡劣,他們仍然對丈夫從一而終,沒有變心。相反,《金姑夫》中的寡婦再嫁,蒲松齡頗有微辭。另外,《聊齋志異》中有不少女鬼投生的故事,本質上仍是對貞一的延續,他們上天入地,借尸還魂,苦苦尋覓,只是為了再續前緣,實現對男主人公的從一而終。
綜上,從《聊齋志異》中,我們不難發現:蒲松齡既否定片面的貞操觀又表彰寡婦守節;既提倡君子愛妻又不反對一夫多妻;既推崇女子守貞又渴望飛來艷遇;既尊重女性、張揚女性個性又以滿足男性靈肉需要為前提。看似矛盾的女性觀和現實生活中無法明言的女性期待在小說中得以滿足。蒲松齡作為一名男性,他注重外在美,他理想中的美人要有著美麗的外表;他注重內在美,他理想中的美人要賢良淑德,勤儉持家;他是一個全局觀者,他理想中的美人要美在整體氣質上;他追求浪漫,他理想中的美人是能陪他一生風花雪月、花前月下;他理想中的美人要敢于言愛,熱情奔放。可以這樣說,蒲松齡對女性美的要求既低也高,在現實中很難找到,因而虛幻的花妖狐魅便成為他對于女性美的寄托對象。
在蒲松齡的女性審美追求中,我們讀到了一個無比真實、勇敢的男性作家的自白。他從一個男性的角度,表達了男性對兩性的態度。這種態度雖然有瑕疵、雖然有不足,但是在作家生活的時代,確實真實勇敢地反映了自己的內心和訴求,是對自我人性的解放。他不矯揉造作,敢想敢說,是一個了不起的勇敢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