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娟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方法
在新課標實施的形勢下,強調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繼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為社會造就更多的合格建設型人才。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和嘗試。
一、運用啟發教學,引導學生思維
啟發式教學法是指按照教學目標、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況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以促進身心發展。啟發式教學是充分地利用學生的思維潛能,啟發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斷、推理等,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得出結論。所以,通過啟發式能夠培養學生敏銳的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能力。比如,在教學中可以使用一些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啟發性語言:“看誰能先回答這個問題。”“誰有最簡便的方法。”“誰是最厲害的學生。”等等。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開放性認知結構為主,這不僅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活躍、跳躍性強的特點,更為學生的終身認知打下基礎。小學生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所以,他們對那些新鮮的、直觀的事物就有興趣,就會容易理解。因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把那些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知識,用那些容易促進學生心理活動的例子理解抽象的東西,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比如,我們在教授“長方體認識”的時候,就把擺在學生面前的一些火柴盒、粉筆盒、磚頭等,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讓學生看看,用這些日常生活中學生非常熟悉的長方體實物,學生靠這些可感的形象東西,就可以提高了思維能力。這樣通過清晰的表象就理解了那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了。
二、通過訓練提高思維能力
訓練是鞏固學生所認識的知識的方式。沒有好的訓練,學生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練習在教學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訓練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能力。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重視訓練這一環節。比如,在安排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布置,絕不能馬虎草率而過。要制定非常好的練習題,有梯度的練習。通過訓練,鞏固基礎知識,克服思維定勢,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教學方法,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到新的高度上來。
參考文獻:
姚永玲.淺談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2011(0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