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林
摘 要:多媒體技術與農村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聯系現實生活,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多媒體技術亦是一把雙刃劍,其中存在的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制作過于花哨等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并改進。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13-02
21世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多媒體等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對現代學科的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改變著教師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組織方式、學生的學習狀況,更促使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近幾年,多媒體技術逐漸走入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給教學資源匱乏且落后的農村小學注入了新鮮而積極的教育發展推動力,使農村小學的教學面貌煥然一新。
1 多媒體技術與農村小學數學課程整合
從教學實踐層面上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信息技術主要作為一種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對于形象性思維占主要地位的小學生來說,接受過程比較困難和曲折,需要媒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為具體形象的信息并輸送到小學生的思維中,多媒體技術正起著這樣的媒介作用。多媒體技術與農村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即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聲音、數字、圖像、動畫等素材與小學數學知識的有效結合,將抽象、繁瑣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不僅便于小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挖掘出數學學科的內在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 多媒體技術優化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2.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地位
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僅是優質課堂的重要開始,也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問題的重要基礎。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科學合理地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通過相關的圖片、文字、聲音等具體化、形象化,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例如,在“圓的認識”課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動畫片,動畫內容是:森林里小熊、小兔、小馬、小豬這四只可愛的小動物在路上騎自行車,它們的自行車車輪形狀依次是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小熊邊騎邊歡快地唱歌,而另外三只小動物則騎得滿頭大汗,甚至艱難地在原地無法前行。學生們看到小動物狼狽的樣子,開懷大笑,在歡樂的笑聲中,他們思考并明白了“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對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2 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的框框里,不要讓教育的‘四墻把他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在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庇捎谵r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比較落后,學生們在條件有限的生活環境中,很難去思考和發現其中蘊藏的豐富的數學知識,如果在數學教學課堂中,進行死板的脫離生活的知識解說,將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限制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例如:甲車從汽車站出發,40 km/h,乙車從火車站出發,30 km/h,兩車2 h后在人民廣場相遇,汽車站和火車站相距多少千米?
在部分農村地區,并沒有火車站的存在,而現實生活中,學生也并沒有意識用數學思維角度看待兩車相遇的問題。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簡單的PPT,將兩車相遇的整個過程動態地直觀地呈現出來:兩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時停止。學生在演示過程中很快發現兩車每小時的路程之和即兩車的速度之和。多媒體的演示,不僅形象直觀地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知識,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他們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并運用生活經驗去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3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由于農村地區教育條件的限制,學生們汲取知識的渠道很有限,也難以利用相關的資源去探索和解決數學難題,對于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更是不理解。教師科學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聲音、圖像、文字并茂的特點,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數學知識,可以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發揮想象力,并學會發現和推理事物間存在的規律,可以有效地突破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優化教學過程。例如,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 課程中,利用PPT課件將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演示出來,先平分一個圓,然后把兩個半圓分成8個相等的小扇形,拼成近似長方形,動態閃爍顯示,再繼續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演示過程中,加以講解和引導,讓學生從中觀察、思考、比較和歸納,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中將抽象的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
2.4 提供豐富的數學資源,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在農村的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采用“黑板+粉筆”的授課方式,黑板板書和語言講解占據了大部分課堂時間,不僅教師的課堂組織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且傳統教學方式所提供的數學資源很有限,對于某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難以用語言闡釋明白,學生不能有效理解和掌握,更難以實現知識拓展的目標。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容納豐富的數學資源并通過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演示出來,不僅有效擴充數學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達到舉一反三、發散思維的效果,而且省去了教師板書和繁瑣講解的過程,使課堂高效運作,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易于掌握,樂于接受,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 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的思考
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填補了農村匱乏的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但是多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在教學中沒有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則會產生不良后果。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把所有內容都擠壓在課件中,沒有進行內容的篩選和優化,出現“滿堂灌”的現象,由于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視教法,并且與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交流和互動比較缺乏,不僅加重學生負擔,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課件制作過于花哨,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的有效掌握;由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能力,但在農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緊缺,教師們能用多媒體上課的機會很有限,學校方面缺乏相應的培訓,部分教師多媒體技術水平低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收到限制,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等等。
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們也要客觀看待和正視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鼓勵和支持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學校也要組織相關的多媒體技術培訓,引導教師科學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而教師作為多媒體的使用者和課件的制作者,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技術,將多媒體與教材、教法有效結合,為學生帶來輕松而有益的知識盛宴。
參考文獻
[1] 胡寅生.小學教育學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2] 何克抗.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
[3] 姜傳國.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利弊分析及對策[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4] 劉奇,田治蘭.基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變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
[5] 宋斌.小學數學課堂中多媒體的應用及問題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