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鳳霞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組合作 學習 合作意識 探究 結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48-01
新的《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從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加拿大、以色列、德國、澳大利亞、日本、荷蘭等國家得到廣泛的運用。教學過程的所有環節以小組活動為中心,促使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方法為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經過不斷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們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從而培養科學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在合作學習中值得我們引起注意的問題,有些人會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而沒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為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們的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在探究科學的同時更要學會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
1 科學組建學習是小組合作教學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可以是臨時組成的,每個小組4~6人,由興趣相同的學生自動組成學習小組并選好組長(組長可以輪流做,或按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來定),組員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最終合作達到目標。
但更多的是由教師預先安排的,由前后左右相鄰的幾位同學組成,老師在構建學習小組時,就要注意考慮成員之間的搭配,即盡量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具體有以下幾個職位,小組長負責活動計劃、組織、分配協調小組活動,操作員負責按大家確定的方法、步驟進行實驗探究,記錄員負責把探究的信息記錄下來,監督員負責督促實驗操作有無過失,匯報員負責把探究結果與大家進行交流,衛生員負責清理實驗后的衛生工作和實驗室桌椅擺放等,這樣既方便靈活,又節約時間,達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補。
組內的角色需要互換,使每個成員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又要做好有效合作,從而使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最終合作達到目標。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 增強小組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小組優勢
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比較少見的。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交流學習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感情溝通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的自我意識強,喜愛表現自己,但較缺乏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可以通過彼此交流,彼此傾聽、協作和分享,會讓他們感受到與小組其他成員之間是一種互依互存的關系,讓群體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樂,自我實現的情感求得到滿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被幫助者也能學習到他人的優點,反省自身的不足,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了解他人。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我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使學生敢說、會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
合作小組四位一體,通過有效調控、積極引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組建,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各盡其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加上公平合理的評價手段,而學生個體更應該是我們最后所關注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基礎上的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平等參與,展示個性的平臺。
3 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與交流
讓每個學生有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想自己要想的問題;讓每個學生有發表意見、表達自己思維活動的機會,說自己想說的話。討論前我們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讓每個學生緊緊圍繞討論題進行思考或操作,為后面的討論作好充分的物質和心理準備,討論時要分工,明確設立組長,并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各抒己見,展開熱烈地、有序地討論,并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言,善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當不同意見難以統一時,應學會保留自己的見解。學生通過互相討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討論后要進行全班交流,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達到自我創造,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4 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要讓學生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主動能力很重要,還要讓學生學會質疑。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在非常開放、寬松的氛圍下開展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組的活動情況,對隨時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有效地解決。要創建寬松的環境,讓學生敢問;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善問,如圍繞課題質疑、圍繞中心質疑、推敲詞句質疑、拓展想象質疑等。同時,要打破“問題—— 探究—— 解答 —— 結論—— 再探究”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5 多元評價機制讓學生天天在成長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師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發展水平,與學生一起制訂相應的“合作交流表現”評價指標。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的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和自我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得到鼓勵與精神支持,使其發揮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積極性,為今后有效開展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為核心理念下,合作學習正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現代人應該具備合作交流的基本能力,一個善于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他會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興趣與共事的伙伴;一個樂于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個幸運的孩子,他會因此而學會科學學習乃至科學探究,并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只要我們在科學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累,進行仔細觀察和冷靜分析。相信,合作學習必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產生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玲英.合作學習在科學探究中的運用[J].教師,2010(6):58-59.
[2] 李玉娟.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提高科學素養[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Z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