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
摘要:目的分析觀察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的療效。方法對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治療組患者采用西藥結合自擬中藥加減方案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觀察分析2組患者的療效。結果在2組患者中,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兩者之間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中,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12.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3-0037-02
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也開始采用中藥加減治療的方法,以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使病毒指標轉陰,恢復患者的肝功能[1]。筆者從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分析,探討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本人從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醫診斷標準以及轉氨酶異常的標準。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齡在35歲~75歲,平均年齡在(63.3±1.8)歲。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中30例患者,患者在性別、病程、年齡、等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德福韋酯膠囊(浙江安科福韋藥業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12周為1療程。對于治療組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的“乙肝1號方”治療,該方由茵陳20 g,梔子15 g,田基黃15 g,板藍根20 g,敗醬草15 g,生大黃10 g,生地10 g,紫草10 g,五味子10 g,白花蛇舌草15 g,太子參20 g,蒲公英15 g,茯苓15 g,滑石15 g,丹參15 g等中藥組成;4周為1療程,2組均治療3個療程。第1療程中,2組患者每2周進行肝功復查,第4周查HBV DNA及肝功能變化;同時觀察患者用藥的臨床不良反應。
1.3療效標準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以及1993年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進行效果評定。顯效:患者血清膽紅素恢復正常,臨床基本癥狀消失,血清谷丙轉氨酶(ALT)降至正常;有效:患者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或恢復正常,臨床基本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ALT下降50%以上;無效:臨床基本癥狀未見明顯好轉,ALT也未出現明顯降低。
1.4統計學處理對本次的試驗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SPS 12.0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表3。
3討論
據悉,對于臨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不僅可以反映出患者肝細胞損害的表現[5],也會使患者發生情緒不安緊張的現狀,故此在治療中,采用中藥加減治療,對改善患者病情均有益處。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病程長,而且慢性乙型肝炎這種疾病也極易復發[6],對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中藥加減治療過程中,慢性乙肝患者中還多會出現轉氨酶升高的現象,故此,臨床中可以采用中藥加減治療的方法,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對癥治療,對改善患者轉氨酶升高有很好的療效。
臨床觀察中可以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經過中藥加減治療之后,患者體內的轉氨酶得到很好的改善,抑制患者體內HBV的復制現象,使患者的病情穩定,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有效達到抑制患者體內乙肝病毒,降低轉氨酶。
由上可知,在臨床對于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的
治療中,采用中藥加減治療方法,有效改善患者轉氨酶升高的癥狀,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張瑞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析及其與抗病毒療效關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2,24(08):31-32.
[2]呂明磊,劉琴,王慧娟,等.三甲軟肝膠囊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103,23(1):45-46.
[3]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
[4]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劉中景.加味小柴胡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組方機理的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21(14):56-57.
[6]葉曉勤.抗肝纖Ⅰ號沖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14(12):76-77.
摘要:目的分析觀察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的療效。方法對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治療組患者采用西藥結合自擬中藥加減方案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觀察分析2組患者的療效。結果在2組患者中,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兩者之間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中,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12.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3-0037-02
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也開始采用中藥加減治療的方法,以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使病毒指標轉陰,恢復患者的肝功能[1]。筆者從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分析,探討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本人從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醫診斷標準以及轉氨酶異常的標準。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齡在35歲~75歲,平均年齡在(63.3±1.8)歲。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中30例患者,患者在性別、病程、年齡、等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德福韋酯膠囊(浙江安科福韋藥業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12周為1療程。對于治療組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的“乙肝1號方”治療,該方由茵陳20 g,梔子15 g,田基黃15 g,板藍根20 g,敗醬草15 g,生大黃10 g,生地10 g,紫草10 g,五味子10 g,白花蛇舌草15 g,太子參20 g,蒲公英15 g,茯苓15 g,滑石15 g,丹參15 g等中藥組成;4周為1療程,2組均治療3個療程。第1療程中,2組患者每2周進行肝功復查,第4周查HBV DNA及肝功能變化;同時觀察患者用藥的臨床不良反應。
1.3療效標準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以及1993年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進行效果評定。顯效:患者血清膽紅素恢復正常,臨床基本癥狀消失,血清谷丙轉氨酶(ALT)降至正常;有效:患者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或恢復正常,臨床基本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ALT下降50%以上;無效:臨床基本癥狀未見明顯好轉,ALT也未出現明顯降低。
1.4統計學處理對本次的試驗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SPS 12.0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表3。
3討論
據悉,對于臨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不僅可以反映出患者肝細胞損害的表現[5],也會使患者發生情緒不安緊張的現狀,故此在治療中,采用中藥加減治療,對改善患者病情均有益處。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病程長,而且慢性乙型肝炎這種疾病也極易復發[6],對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中藥加減治療過程中,慢性乙肝患者中還多會出現轉氨酶升高的現象,故此,臨床中可以采用中藥加減治療的方法,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對癥治療,對改善患者轉氨酶升高有很好的療效。
臨床觀察中可以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經過中藥加減治療之后,患者體內的轉氨酶得到很好的改善,抑制患者體內HBV的復制現象,使患者的病情穩定,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有效達到抑制患者體內乙肝病毒,降低轉氨酶。
由上可知,在臨床對于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的
治療中,采用中藥加減治療方法,有效改善患者轉氨酶升高的癥狀,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張瑞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析及其與抗病毒療效關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2,24(08):31-32.
[2]呂明磊,劉琴,王慧娟,等.三甲軟肝膠囊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103,23(1):45-46.
[3]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
[4]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劉中景.加味小柴胡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組方機理的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21(14):56-57.
[6]葉曉勤.抗肝纖Ⅰ號沖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14(12):76-77.
摘要:目的分析觀察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的療效。方法對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治療組患者采用西藥結合自擬中藥加減方案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觀察分析2組患者的療效。結果在2組患者中,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兩者之間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中,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12.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3-0037-02
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也開始采用中藥加減治療的方法,以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使病毒指標轉陰,恢復患者的肝功能[1]。筆者從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分析,探討中藥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本人從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醫診斷標準以及轉氨酶異常的標準。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齡在35歲~75歲,平均年齡在(63.3±1.8)歲。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中30例患者,患者在性別、病程、年齡、等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德福韋酯膠囊(浙江安科福韋藥業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12周為1療程。對于治療組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的“乙肝1號方”治療,該方由茵陳20 g,梔子15 g,田基黃15 g,板藍根20 g,敗醬草15 g,生大黃10 g,生地10 g,紫草10 g,五味子10 g,白花蛇舌草15 g,太子參20 g,蒲公英15 g,茯苓15 g,滑石15 g,丹參15 g等中藥組成;4周為1療程,2組均治療3個療程。第1療程中,2組患者每2周進行肝功復查,第4周查HBV DNA及肝功能變化;同時觀察患者用藥的臨床不良反應。
1.3療效標準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以及1993年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進行效果評定。顯效:患者血清膽紅素恢復正常,臨床基本癥狀消失,血清谷丙轉氨酶(ALT)降至正常;有效:患者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或恢復正常,臨床基本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ALT下降50%以上;無效:臨床基本癥狀未見明顯好轉,ALT也未出現明顯降低。
1.4統計學處理對本次的試驗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SPS 12.0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表3。
3討論
據悉,對于臨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不僅可以反映出患者肝細胞損害的表現[5],也會使患者發生情緒不安緊張的現狀,故此在治療中,采用中藥加減治療,對改善患者病情均有益處。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病程長,而且慢性乙型肝炎這種疾病也極易復發[6],對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中藥加減治療過程中,慢性乙肝患者中還多會出現轉氨酶升高的現象,故此,臨床中可以采用中藥加減治療的方法,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對癥治療,對改善患者轉氨酶升高有很好的療效。
臨床觀察中可以發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經過中藥加減治療之后,患者體內的轉氨酶得到很好的改善,抑制患者體內HBV的復制現象,使患者的病情穩定,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有效達到抑制患者體內乙肝病毒,降低轉氨酶。
由上可知,在臨床對于慢性乙型肝炎轉氨酶升高患者的
治療中,采用中藥加減治療方法,有效改善患者轉氨酶升高的癥狀,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張瑞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析及其與抗病毒療效關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2,24(08):31-32.
[2]呂明磊,劉琴,王慧娟,等.三甲軟肝膠囊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103,23(1):45-46.
[3]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
[4]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劉中景.加味小柴胡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組方機理的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21(14):56-57.
[6]葉曉勤.抗肝纖Ⅰ號沖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14(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