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摘 要:煤礦行業是我國最危險的行業之一,近年來,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繼續保持了總體穩定、持續好轉的發展態勢,百萬噸死亡率大幅下降,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發生事故起數有所下降,但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企業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危害礦井及礦工生命安全問題。構建本質安全型礦井是解決煤礦安全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煤礦安全;本質安全;可靠性
煤礦行業是我國最危險的行業之一,近年來,我國煤礦企業發生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有所下降,但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企業相比,仍然是觸目驚心,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危害礦井及礦工生命安全問題。構建本質安全型礦井是解決煤礦安全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黨中央、國務院對煤礦安全工作高度重視。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煤礦安全生產是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搞好煤礦安全工作必須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就是一項治本之策。進一步增強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推進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基礎管理工作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一、本質安全
本質安全這一概念最初用于煤礦電氣、儀器設備的隔爆構造設計。若將其內涵擴大,將人、裝備、作業環境上升到本質安全范疇內,就形成了全新的本質安全理念。其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二是物、裝備、設施、原材料等的本質安全。三是系統工作環境的本質安全。四是管理體系的本質安全,應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和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
狹義上的本質安全是指實現了人的本質安全、物(設備系統)的本質安全等。對于煤礦企業而言,本質安全型礦井是通過追求人、機和環境的安全和諧統一,最終實現管理無漏洞、設備無故障、系統無缺陷、人員無“三違”、安全無事故的恒久性安全目標。廣義上的本質安全,則是將上述人、物、環境、管理等諸多要素的本質安全有機地融合起來組成的集合體,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綜合反映,是生產過程中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
二、同煤集團安全理念
同煤集團作為共和國的長子,63年來,從原來的大同礦務局歷經兩次改制,成為了現在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由解放初的年產8萬噸,到20世紀90年代年產3000萬噸成為世界煤都之一,到現在的煤炭產銷量連續7年破億噸、今年產銷量將達到2億噸的,地跨兩省七市、擁有73對礦井、120多個基層單位、20萬員工、80萬員工家屬,已經形成煤炭、電力、冶金、煤化工、煤機制造、建筑建材房地產、物流貿易、文化旅游八大產業并舉的省屬大集團。
同煤集團開采技術先進,企業文化底蘊深厚,人才、管理、隊伍等方面在同行業具有明顯優勢,安全形勢逐年好轉,連續
5年來,同煤集團安全百萬噸死亡率始終保持在0.1以下,2012年1至10月份,百萬噸死亡率為0.019,實現了低控。但歷史上曾發生過幾起重大安全事故,特別是1960年5月9日發生在老白洞礦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奪去了682位階級兄弟的生命。還有一些諸如1993年1月27日的晉華宮礦瓦斯爆炸事故、1997年7月1日的四老溝礦瓦斯爆炸事故,這些事故雖然遇難人數較少但也給遇難職工家屬帶來巨大痛苦,值得我們永遠引以為鑒牢牢銘記。
實現礦井安全生產零事故是煤礦企業不懈追求的安全目標,是落實黨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構建本質安全型礦井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最有力的手段和最治本的方法。
開展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是全面加強煤礦安全基礎工作,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同煤集團近年來在煤礦安全上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1、積極構造網絡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安全管理大格局。2、培育一支高素質的干部員工隊伍。3、狠抓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4、狠抓重點安全隱患掛牌排查治理。5、重點開展“治瓦斯、摸清水”兩項攻堅戰。6、大力實施科技興安。
三、全力推進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
做好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求真務實,重在效果。開展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應用現代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模式,必須切合煤礦實際,扎實推進,避免“兩個盲目”。一是避免盲目隨從。煤礦企業切不可不顧煤礦實際,拋開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式。否則,可能會導致安全管理滑坡。二是避免盲目求大求全。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工作必須逐個系統、逐個環節采用相應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分析、完善、提煉,最終形成符合煤礦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突出人員本質安全,強化培訓教育。要廣納群賢,解決技術人員不足問題。通過提高福利待遇、提供良好工作環境等方式,吸引大專院校畢業生充實到煤礦生產一線。開展校企聯合辦學,采取委托培養、設立定向獎學金等措施,培養煤礦主體專業學生。選送有基層工作經驗、熱愛礦山事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基層管理技術人員到大專院校脫產學習,培養后備人才。
(三)突出物的本質安全,強化設備管理。突出物的本質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和強化設備管理,從改善裝備水平入手,發展機械化和自動化。同時,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加快設備更新速度,杜絕超期服役,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和裝備。在推廣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時,要注重結合本企業的客觀條件進行認真分析,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確保推廣過程中的安全生產。同時,要積極與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實施產學研有機結合,以提高裝備安全可靠性,降低故障率為目的。采取積極措施,保證設備不論是在動態過程中,還是在靜態過程中都能始終保持安全運行狀態。
(四)突出系統本質安全,建立風險預控體系。突出系統的本質安全,建立完整的風險預控體系。要不斷完善礦井安全生產的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形成“人機互補、人機制約”的可控系統。要積極實施“科技興安”戰略,不斷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煤炭生產的科技含量,進一步簡化、優化煤炭生產各大主要系統,在減少設備、巷道和作業人員數量,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的同時,提高系統的科學性、穩定性。針對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不同環節,細化煤礦事故風險元素及特征,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標,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預控系統,努力從源頭上控制隱患。嚴格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整改制度,對發現的隱患分類定級,制定措施,做到“項目、資金、設備材料、責任人、進度”五落實,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五)突出權責統一,規范制度管理。突出權責統一,進一步規范制度、科學管理。要建立健全符合煤炭生產特殊要求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落實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各崗位的安全責任;要健全完善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規范各項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責任量化考核體系,考核指標不僅要突出事后查處,還要注重過程控制,充分體現足夠的預防性和超前性,引導和約束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全面加強安全管理。
結語:2011年11月4日,同煤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建設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戰略愿景,這是集團公司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更高層次上明確的發展新定位、是集團公司在
60多年發展積淀的基礎上確立的發展新目標、是集團公司著眼競爭要求、爭當行業發展排頭兵積聚的新動力。“兩新”戰略體系完全符合黨的十八大精神、符合同煤實際并已初見成效。從礦井安全上講“兩新”,就是實現煤礦生產零事故的目標,這就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始終貫徹“人人都是通風員”安全理念,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將同煤集團建成本質安全型企業,確實能夠引領中國能源行業發展,從而實現集團公司建設“百年同煤”、世界500強企業的遠大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