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南
摘要:我國是“陶瓷的母邦”,陶瓷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中學美術教學是傳承與光大這一文化的最好途徑。為此,筆者試就在高中開設陶泥課程的必要性與陶泥課程如何才能有效可行兩大方面,并分別從陶泥既是藝術也是文化,陶泥藝術文化亟待傳承,陶泥急需融入高中美術和簡捷便利的教學設施,娛悅寬松的教學理念,多項激勵的發展空間等幾小點來加以探究闡述。
關鍵詞:陶泥 融入 美術 教學 必要 可行
現代陶瓷藝術,簡稱“陶藝”,俗稱陶泥,通過手筑、拉坯、壓模或注漿等不同手段,以及不同的裝飾、燒制方法,制成各種器物和藝術品。陶藝讓人們在與泥土的深層接觸中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在輕松的創作過程中修養身心、釋放壓力,達到愉悅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無論是誰只要做過,就能體會這種魅力,所以深深地吸引了藝術家和美術愛好者。
一、在高中開設陶泥課程的必要性
(一)陶泥既是藝術也是文化
泥、水和火都是人們最親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賴的因素。傳統陶瓷藝術一直被淪為手藝,多數用于制作一些日用器皿。但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陶泥在更大程度上擺脫了實用性的束縛,脫離了審美世俗化的傾向,把陶泥藝術推向了表達人類復雜情感的藝術境地。現代陶瓷藝術已經逐漸成為與繪畫、雕塑一樣的美術門類,而且現代陶藝是一種介于器物和雕塑、實用性和觀賞性、手工品和純藝術等不同范疇的藝術門類,它既是秉承傳統的現代藝術,又是源遠流長的文化沉淀。
(二)陶泥藝術文化亟待傳承
提起陶瓷,我們首先就會想起我國古代先民創造的許多精美絕倫的陶瓷珍品,并深深為他們感到自豪。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華夏先民就已經會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陶瓷文化不僅創造了氣勢恢宏的陶塑藝術——秦始皇兵馬俑,還維系了長達千年的海上陶瓷之路,成就了“陶瓷的母邦”的美名。隨著十八世紀初陶瓷技藝外流歐洲,這一文化形態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并借助工業力量而突飛猛進,中國陶瓷文化的崇高地位逐漸喪失,因而,要再現“陶瓷的母邦”,亟待中華子孫后代傳承光大。
(三)陶泥急需融入高中美術
陶泥藝術是在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現代藝術,新思潮的出現、現代社會的日新月異都有可能促進陶泥藝術蓬勃發展。而現行的中學美術課,主要以鑒賞的形式介紹各種藝術品類及相關的經典作品,而藝術實踐則幾近于無。由于沒能將藝術實踐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沒有藝術實踐的藝術鑒賞使學生游離于藝術殿堂之外,使得學生對美術課沒有興趣,藝術品位得不到提升,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甚至畸形發展。由于陶泥的價格低廉、色彩絢麗、可塑性強,是一種健康的能讓普通人接受的藝術形式。通過陶泥課,可以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對現代藝術的理解,提高藝術造型能力和欣賞水平,所以要提高中學生的藝術欣賞品位必須引入陶泥藝術。
二、陶泥課程如何才能有效可行
(一)簡捷便利的教學設施
開設陶泥課所需的教學資源有限,普通的高中有了教室、桌椅、陶泥、簡易的制作工具和作品陳設架便可以運行,這門課無需繁瑣、華麗,越自然、樸實,越能接近古人制陶的真實境界,重現先民艱苦勞作的情景,越能喚醒學生潛在的表現欲望、激發學生自身的創作熱情,從而達到減緩壓力、休養生息、發現自我、融入生活、樹立信心、尋求發展的目的。
有條件的普通高中以及職業學校可以增設拉坯機、施釉、窯爐等設備,讓學生體會到機械制作的便捷,欣賞到作品經歷窯變后神奇的絢麗色彩,對沒有條件的普通高中以及職業學校則可運用各種顏料(水粉、油彩、油畫棒等)和油漆、鞋油等多種材料的涂繪,完成作品的最后創作,使學生通過親手制作真正體會經典作品創作的精妙和不易,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達到審美技藝的提高。
(二)愉悅寬松的教學理念
陶泥課一改以前教者講、學者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倡導一種玩的最高境界:即讓學生在一種玩耍的氣氛中開始揉泥感知泥性,繼而泥條盤筑、泥板塑型、捏塑成形,或成器、或成像、或成形,在寬松的氛圍里塑造直觀的、立體的多維空間形象,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動手創作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多角度觀察能力、全面思考分析能力,讓學生的綜合技能和整體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從量到質的提高。
在玩中樂、樂中學、學中進,這就是我們陶泥課所要營造的娛悅寬松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需要教師從教者變身為玩伴,在玩中不斷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加強知識的儲備,還得拓展見識的空間,運用多種教學技巧、多種教學材料,形成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教與學相長的良性效應。
(三)多項激勵的發展空間
作品陳列架是第一項激勵機制,每節課下來,對新穎的造型和別致的創意要及時加以肯定,并將作品陳列上架,達到肯定成績、培養自信、激發創作的目的;對有缺陷的作品,則指出如何修改才能達到上架的要求,給學生留下一線希望,讓其在下級課更加努力地去完善。學校藝術節的展臺是另一項有效的激勵方法,當優秀的作品被家長、校友、教師驚嘆贊美時,作者所得到的動力是無量、空前的。
對藝術造型能力突出,有一定天賦的學生,要適當增加課程難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鼓勵并指導他們進行藝術創作的嘗試,將相對成熟的作品進行投稿、參賽等活動,讓其得到社會的認同。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引導他們走向藝術探索之路,做到人盡其才。對熱衷陶藝制作的同學,可以推進他們報考相應的藝術院校,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是一個求職者最幸福的事。
總之,為了藝術的傳承、為了文化的發展,有必要將陶泥課程融入高中美術教育課程之中;為了完善教育機制、促進素質教育,高中教學也急需引入陶泥課程。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的學校、我們教師全身心地接納并投入到陶泥教育的實踐中,一定能收獲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美術家搖籃:陶藝正規入門.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1(8).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