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濤
摘 要:現階段我國大學生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都比較薄弱,出現了較多的新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不足。筆者認為,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人文教育的缺失,一味的重視體育技能的訓練,重體輕德。這種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又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將針對此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廣大體育教育人士借鑒參考。
關鍵詞:大學 體育教學 人文精神 缺失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173-01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改革建設的主力軍,其身體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的持續性發展。大學體育教學是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和要求。但在現階段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主義精神缺失的問題較為嚴重。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主義精神,對大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實現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的有機結合,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1 大學體育教學人文主義缺失的主要原因
1.1 傳統教學模式中輕視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
建構主義認為,教育在于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建構,自我改建,人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然而在我國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一種“重體輕育”的現象。體育教師較注重學生體育知識的獲得和體育技能的培養,對大學生德育和人文素養培養方面卻相對比較薄弱。在體育成績考核中,也較為注重體育成績和測試達標情況,輕視學生個體差異的培養和訓練。對于如何提高大學生身心素養并不關注,導致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情懷的缺失。
1.2 大學體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育部文件中規定,大學體育教學在提升大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還要鍛煉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在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很多高校并沒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進行相關的體育教學工作。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大學生身體發展基本定型,這使得大學教學目標游離在“發展身體”“傳承文化”和“生活準備”之間,并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大學體育課堂也類似于中小學體育課,基本上先是教師的展示,然后帶著學生一起練習,最后學生自由練習,到期末后再進行統一的考評,嚴重缺乏大學體育教育應有的特色。
1.3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對滯后
在大學生群體中,更多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體育課作為大學生的一種公共必修課,沒有受到教師和學生應有的重視。大部分高校除了體育教學,平時都較難享受到大學體育文化的熏陶和體育設施的使用。校園體育文化基本上體現在一年一度的校運會上,鑒于校運會規模的有限性,也僅只有一部分大學生才能參與其中。校園體育文化缺乏創新,很難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導致大學體育人文素養建設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很多大學體育設施不全,基本上局限于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的建設開放,而像網球場、游泳館等場地較少,這樣也會導致大學生體育教育不理想問題的出現。
2 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缺失的對策
2.1 轉變傳統式的教育模式,重視人文主義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傳統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倡導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并重的教育背景下,在大學體育教學中要逐漸凸顯出人文主義教育的重要性。不僅要重視學生體育技能的訓練和體育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熏陶和人文情懷的感染。不僅要使大學生整體素養得到一定的提升,還要注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將人文主義精神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方面,使學生真正置身于人文主義之中。當然,要真正轉變傳統式的教育模式,還需要引進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
2.2 明確大學體育教學的目標
人文主義要真正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得以貫徹落實,就要建立起明確的大學體育教學目標。根據教育部的目標文件進行相應的教學,教師要明確指定大學生在每一節課當中所要達到的目的。在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還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人文素養目標。大學體育教學目標要與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有所區別,突出大學體育教學的特色,既要提高身體素質,又要進行心理素質方面是訓練和培養,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身心素質。
2.3 大學體育教育與人文主義精神相互滲透結合
高校德育工作者和體育教學人員要為當代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營造出較為濃烈的校園體育文化。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配備,運動器械不僅要對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開放使用,還要允許其他專業的學生參與到體育器械的使用中。鼓勵大學生舉辦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加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由于現在的許多大學生都出現較多的心理問題,因此,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關心愛護學生,還要在課后加強對學生的溝通和了解,當學生遇到身心問題時,要及時的幫助學生排解疏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學習。在期末體育成績的考核中,要對大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對各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成績都要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激發出學生的自信心和潛能。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又能彰顯出教師對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真正全面發展。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大學生的素質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表現在大學生的知識技能上,還體現在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人文素養方面。當前,我國大學生體育教學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高校中的領導和教師還沒有深刻認識到人文主義精神在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國大學體育教師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大學生樹立起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人文精神,推動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劍鋒.論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缺失與對策[J].學校體育學,2013,3(15):70-72.
[2] 楊樺,譚實.論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缺失及對策[J].體育人文社會學,2013,3(26):109,111.
[3] 葉芳.論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的缺失及對策[J].大眾科技,2013,9(15):169.
[4] 趙洋.論大學儺胄教學巾人文昀硬失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4(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