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禹
摘 要: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許多單位都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經濟形勢,使畢業生遇到失業的困境,這樣便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高等教育作為人才的主要輸出,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解決嚴峻的就業形式,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金融危機的沖擊帶來的大學畢業的討論,并提出了一種新的創新人才培養的定位。
關鍵詞:金融危機 高等學校 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177-0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雖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影響。我國市場經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也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趨勢,致使目前許多高校畢業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對構建和諧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因此,各高校如何在高等教育教學中,轉變人才培養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實力,已成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以下筆者即從近些年來金融危機對高校畢業生所產生的就業影響入手,并對金融危機下高校培養創新人才提出一個全新定位,以期更好的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 金融危機影響下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素質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進入全民教育階段,據我國相關教育部門統計,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高達630萬,2011年高校畢業生甚至已經達到了660萬以上。而根據我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在2010年所做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道中顯示,截止至2010年,08與09屆的畢業生仍有30%以上尚未找到工作,40%以上的畢業生對所就職的工作不滿意,隨時準備更換。然而,與此同時,各大高校仍在不斷擴大規模,擴大招生,以至于高校畢業生急速遞增。
而原來容納高校畢業生的主體單位,也是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的主陣地,又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以至于許多企業資金短缺,導致停工的現象屢屢皆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甚至面臨著破產、倒閉的局面。所以,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工作崗位不僅沒有擴大反之減少,這使得原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加雪上加霜。同時,外國經濟的快速蕭條,也使很多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選擇回國就業,這就又進一步加大了國內高端人才市場的競爭,而人才市場的競爭加劇必然會給缺乏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以及一些非名校畢業的應屆生的帶來巨大的就業嚴厲與就業難度,致使目前許多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就失業的惡性循環。也正因如此,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完善的能力結構的創新人才,備受青睞。
2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
2.1 大力推進通識教育,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知識平臺
多元化知識結構作為構建創新人才的主要素質之一,在高校教育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地位。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不斷影響之下,高校要想在競爭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為高校畢業生爭取更大利益,就應該努力加強對學生知識的多元化培養,使學生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網絡結構,不僅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能擁有從事本專業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與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因此,可以說為學生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平臺,早已成為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關鍵。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學課程的設置上,還需要特別注意,加重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增加實踐操作,盡量采取公共選修課形式,最終培養出具備多元化知識結構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2.2 努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意識作為創新人才不可獲取的重要素質之一,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中之重。因為創新意識不僅是對未知事物進行思考的習慣,更是敢于否定舊事物,變革現狀,不斷尋求新的發展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不斷影響下,許多墨守陳規的企業勢必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而要想在金融風波中謀求發展,就得不斷的改新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也正因如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就應該首先對創新人才進行準確的全新定位,尤其是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更應該貼近社會現實與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和要求,實行開放、探究、合作、啟發為一起的教學風格,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通過不同學科課程相互之間的滲透交叉與融合,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構建高校全新的人才培養定位。
2.3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在經濟發展中,高校的核心的競爭力,既是在于所培養出的人才是否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也正因如此,能發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已經成為衡量高校所培養出的人才,質量高低的關鍵。尤其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形勢下,實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教育,構建全新的創新人才定位,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能力,還能不斷提升其在市場競爭力中的就業能力。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高校應突破傳統模式,以市場走勢為導向設置專業,以未來崗位或職業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出發點,安排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增加就業指導類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讓學生接受就業方面的理論指導,了解國家在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最新政策,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就金融危機下高校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全新定位進行了探討,使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之中,高校要想保持優勢地位,為社會輸出更多的有用人才,解決目前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惡性循環,就應該創新高校在培養創新人才的全新的定位。也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出在知識領域更有針對性,在就業中具有更強競爭力的創新人才。以此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解決因金融危機影響所帶來的就業困難,真正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金融危機影響之下對高校教育教學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司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泡沫研究[D].復旦大學,2006.
[2] 宋思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11-13.
[3] 高翔.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認識與實踐[J].商場現代化,2006(18):256-2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