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獲取信息資源途徑的增加,圖書館的建設如果仍固守傳統服務方式,不積極進行管理創新,將會越來越被邊緣化。同時,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搖籃,其圖書館的建設也應符合智能、高效、便捷、節能、可持續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高校 圖書館建設 RFID 社會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253-01
1 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習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數字環境下,相關的人、數據、信息、文獻、資料、設備等都需要進行整合。而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手段、服務模式、服務領域也需要隨之進行合理的調整。
1.1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
圖書館已從純手工的方式過渡到以條形碼加磁條為識別條件,依托計算機網絡和軟件的數字化管理模式。雖然采用以上的現代化管理手段,仍有很多尚需解決的問題,如:圖書館的書籍精確定位、書籍自動分揀、圖書盤點理架等大量人力的工作。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從原來的借書、還書、找書等低知識含量、高手工操作的工作轉向從事讀者信息素質培養、個性化信息咨詢等創造性的活動。
1.2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缺失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閱讀資源、良好的閱讀環境,而其服務對象往往只針對在校師生。我國教育部在2002年2月就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程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如何實現高校資源與社會資源共享,如何實踐當今社會所追尋的資源節約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高校圖書館進行不斷的探索。
2 智慧圖書館
智慧圖書館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前提的,但它超越了技術的層面,從服務管理、人力資源、智能惠民、環境友好著眼,是圖書館實現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
2.1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非接觸自動識別技術,融合無線射頻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軟件中間件等技術,非人工干預進行大量數據自動化快速識別,實現處理和信息交互。隨著RFID相關領域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基于其優異特性,RFID已被應用于國內外的一些圖書館中。傳統的圖書管理系統等技術體系在融合入新的RFID系統架構后,將會對傳統的圖書流通與管理業務流程、技術體系產生極大的變革。
2.2 圖書館RFID應用
基于RFID技術的優勢,圖書館工作人員能夠通過RFID設備的啟用提高自身信息素質的培養,而讀者能享受到新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感受到更加個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高效服務。
(1)自助服務。
目前,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最為成功的應用領域就是流通服務環節。相比傳統的、以條形碼為標示加防盜磁條為安防標識為基礎的流通服務模式,以RFID技術為核心的自助服務模式具有相當明顯的技術優勢,更加便捷和高效。借、還書是圖書館服務的主要表現形式,直接關系到讀者的使用感受,所以借、還書服務質量的提升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起到關鍵的作用。
(2)任何時間、地點可用。
任何時間可用的圖書館是智慧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時間延伸。物理空間的圖書館有閉館的時間,但虛擬圖書館可以全天候的開放并為廣大讀者提供服務。任何地點可用的圖書館是智慧圖書館服務于管理的空間拓展。智慧圖書館則顛覆了這種觀念,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讀者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利用圖書館。
(3)查找與定位。
RFID系統通過層標關聯的方式,能快速定位出圖書在某個閱覽室的哪個位置,結合系統軟件,使用導航地圖能直觀的顯示圖書的實際位置,讀者能快速的找到所需書籍。
RFID在圖書館的應用還包括自動分揀、圖書上架、圖書盤點理架、安全防盜、自助罰款等方面。
3 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
高校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這三種功能相互聯系共同構成現代高校的功能體系。服務社會作為各國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其開展既有利于高校實現自身價值,又有利于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這其中高校圖書館向公眾開放,已在全世界達成共識。高校和社區、公共機構、企業的資源共享和設施合用不僅能促進各主體間的互動,同時也是實現節約、高效型社會的有效方式。
3.1 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開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多種多樣,很多高校或創辦高科技產業,或與企業聯合創建高科技產業;服務方式更為直接,如向社會開放實驗室、圖書館、教學設施等;服務領域更為廣泛,有的承擔政府和企業的科研項目,有的開展技術推廣服務等??傮w來說高校的社會服務取得了一定成績。
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和內容有所不同,大學圖書館本是服務于高校的教學與科研,資源建設也都是在這個方面,不一定符合大眾的需求。另外由于知識產權等問題,數據庫等網上資源并不能完全對外開放。
3.2 RFID在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中的運用
鑒于學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集中場所,圖書館為了最大限度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服務,可以在社區、街道、企業以外的對外公共場所提供借、還書服務。離館智能圖書館即“移動書亭”,它是一項面向用戶群設計的一種延伸式上門服務,針對不同的讀者特點放置相關的書籍。在識別讀者借閱證的有效性后,為讀者辦理相應的借閱手續,并同步消磁,把圖書通過出書口送給讀者。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是傳播知識信息的重要學術性機構,是保障學校和科研順利實施的重要機構,對學校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人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科技改變了知識與信息傳播的方法,也改變了讀者對高校圖書館服務和設施的要求。我們通過技術手段不僅改變的是服務模式,同時還改變了人們對于高校圖書館的認識,以智能、高效、便捷、節能、可持續的管理和建設方式為理念,以創意去利用科技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1(12):1-5.
[2] 唐野琛.論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J].情報探索,2007(6):101-102.
[3] 陳進.鄧景康,景祥祜.圖書館RFID技術及應用[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