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加偉
摘 要: 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在注重生活的同時,教育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尤其特殊群體教育更是成為教育界中急需解決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高中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相關建議,希望對特殊教育的發展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高中特殊教育 語文教學 教學體會
1.高中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理念落后
特殊學校之所以被稱為“特殊”,因為收錄的是聾啞人群,是國家為了讓他們和正常人一樣享有教育權及同齡人該有的校園生活特意設立的學校。國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身體缺陷,注定聾啞人群與正常人群不同的接受教育的方式。就目前情況看,大多數特殊學校主要致力解決的問題是和一般高中學校一樣,把落腳點放在如何讓學生將知識記得更牢固,將成績更快提高,而忽視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讓學生真正對學習產生興趣,讓他們更自主地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特殊學校教育依然屬于傳統性質教學,落后的教學理念使特殊教育止步不前,觀念革新步伐已經勢不可擋。
1.2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內容不全
聾啞人群畢竟還是占少數,特殊學校的分布是較零散的,因此教學材料和方式等很少有專家學者專門研究或編纂,大多沿用原有的教材或模式。這些教材包含的知識更新緩慢,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特殊學校傳授的知識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進入被淘汰的行列;采用的模式是填鴨式教學,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習進步造成阻礙,不利于新時代人才的培養。由此可見,特殊學校的教材編寫有待提高,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特殊教育現狀,對此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建議,為特殊學校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作出應有的貢獻。
2.高中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對策探討
2.1多樣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對平時只能依靠手語交流的聾啞群體來說,教學模式的選擇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身體的缺陷,學生大多比較自卑且心思敏感,容易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體驗,讓學生獲得自信,提高學習積極性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給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曙光。語文是一門注重情感的科目,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創設情境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特色分配任務,使其融入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翁,體會成功的樂趣。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適當鼓勵和夸獎,使學生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對學習更熱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對學習的認知,達到寓教于樂的境界。
2.2課堂教學中優化提問環節
在語文課堂上,提問永遠是貫穿始終的環節,無論是詩詞背誦還是課文分析,都離不開提問。特殊教育中,師生之間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用語言交流,但這也是一種優點,肢體語言的使用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不限于標準答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然后進行綜合,派代表回答。同時,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教案,利用現有的一切事物,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局面,真正掌握知識,提高認知能力,為即將步入大學的高中生提供良好的鍛煉機會,并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2.3充分利用視覺補償
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會給你打開一扇窗。對于聾啞人來說,上帝剝奪了他們的聽力,卻給了他們比正常人更敏銳的視覺,眼睛就是他們的窗戶。因此,教師要充分提高學生的視覺能力,以彌補聽覺的不足。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大范圍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畫面的代入感將學生引入講授的文章中,將文章制成PPT,在課文重點處將畫面放大或用特寫提醒學生,加深學生的記憶。雖然失去了聽覺,但豐富多彩的世界依然存在,讓學生學會用眼睛觀察美、感受美,更熱愛生活,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3.加強生活化素材的應用
語文素材來源于生活,最終要回歸生活。因此,生活化素材的應用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殊學校的學生受聽覺缺陷的限制,對于許多事物理解不到位,無法解釋抽象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將其形象化,利用現實中常見的事物,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并學會舉一反三。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特殊學校的學生不同于一般人,不能將他們封閉在學校中,要時不時地帶領學生走入社會、走進生活,利用他們的視覺、觸覺等感官感受世界,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4.結語
特殊教育在教育界占有特殊地位,加強對高中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探討和研究是特殊教育的一個跨越式進步,推動了特殊教育的發展,為教育界的全面進步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志強.聾校口語教學與雙語教學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2(07).
[2]鄧猛,盧茜.醫教結合:特殊教育中似熱實冷話題之冷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