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摘 要:紫砂器具數百年經久不衰的優點,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優勢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藝術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門類的藝術都要有它獨特的藝術語言。
關鍵詞:虎威四方;壺型;傳承;藝術語言
1 前言
宜興紫砂陶器在國際間聞名以來,將近有五百年的歷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華文物史上有著瑰麗的地位,人們稱為高超的藝術品。在明清兩代,地處江南人文薈萃之地的宜興,所生產的紫砂器,更充滿著豐富的文化氣質,宜興紫砂經過千百年的精益求精,幾代人的接力發展,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國粹”。
2 《虎威四方提梁》壺的造型魅力
蓄勢待發的力量,朝氣蓬勃的陽剛,貫穿著《虎威四方》的整體神韻。多少次伏案靜賞這把紫砂壺,每次都有同樣的體會,那就是力量。筆者選取“虎”為題材,生動傳神,還有什么比托物言志更能表達內心的豪情呢。虎乃山林之王,一直被當作權利和力量的象征,將其藝術化、擬人化,塑造成一把紫砂壺,從而汲取自然界最精髓的靈氣,使作品更具有自然和人文氣息,從而達到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果。
這把壺,總體上以直線為主,曲線為輔,方中寓圓,方中求變,滿身滿景都是化不開的造型語言。壺體線條柔和,卻暗藏氣勢。此壺看上去沉穩大方,神氣十足,卻毫無戾氣,不見鋒芒。平蓋內嵌,嚴絲合縫。靈感的出現是瞬間的,而作品的成型卻是歷久的。仔細觀察,這線與面的過渡流暢自然。一鼎提梁,氣勢磅礴,凝重古樸,方正不阿??催@提梁,堅挺而出,猶如拔地而起的山之脊梁,有著山的雄偉神韻。胸中有大氣,佳作自然成。這是歲月的凝練,是作者千百次創作的錘煉。
不僅如此,創作者還在作品中加入了濃厚的中國元素,把民間象征權勢與力量的百獸之王——虎,擬作壺鈕盤踞壺蓋之上,轉頭作咆哮狀,栩栩形態躍然眼前。壺蓋中央,一只微塑的老虎栩栩如生,在造型上,融合更多的擬人化元素,它匍匐在叢林里,回首閉目,享受陽光下的安閑,林中之王沉醉在自然怡情中,大自然頓時變得安靜而和諧,而這種擬人化的呈現,并未減少老虎的威信,更加凸顯王者風范與智者氣度。壺口廣,壺身圓,口與身完美結合。
筆者自由行走在文化藝術與自然的路口,詩畫一味,壺藝一體。壺型曲線流暢,婉轉有度,和諧得體。壺身飽滿殷實,敦厚穩重,大度中蘊含靈氣,容量大,皆具實用性能。淳樸的胎色,古色古香,詩意猶存,賞壺品茗,任時光流淌,滄桑悠悠,只有香依舊。
紫砂是一種民間傳統文化,因而就紫砂的創作而言,既是傳承也是開拓,兩者缺一不可,離開了傳承也就離開了特性,沒有了開拓也就缺乏了活力。紫砂器具數百年經久不衰,正是因為有著這兩個因素而生生不息,然而追求藝術的道路并不是泛泛而言,各門類的藝術都要有它獨特的藝術語言。
紫砂壺的造型也千變萬化,有光貨、花貨、方貨、筋囊貨,裝飾手法也有陶刻、泥繪、絞泥、鑲嵌等。更因紫砂壺的造型洗練大方,色調古樸雅致,意韻幽深曠遠,與文人氣質十分相近。自古文人亦多參與紫砂陶的創作,文人對它的評價是“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
紫砂壺成陶火溫在1100~1200℃范圍,質地致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緩慢不致燙手,即使冷熱驟變,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壺泡茶,香味醇和保溫性好無熟湯味,能保茶真髓。意為,放下人生的種種不如意,需要通透的智慧和人生的歷練墊底;而把融達之清泉安放于機理,需要生活的容器,需要紫砂壺。
3 結語
紫砂壺登大雅之堂,它與民族習性、日常生活、禮儀相和諧融洽,它不僅體現了社會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成就。同時,也包含了特有的文化、文物之價值,名人佳作不僅“價埒金玉,而且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