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瑤
【摘要】目的:分析導致試產孕婦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原因,為抗生素合理運用提供參考。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進行試產剖宮產的60例產婦,按照切口感染情況,將感染產婦分為觀察組,未感染產婦分為對照組,每組30例,對產婦抗生素應用情況、破膜時間、臨產時間、術中出血量、宮口張開情況、手術時間等進行分析,探討產婦切口感染原因。結果:抗生素應用方法與破膜時間與產婦切口感染有關,對照組產婦破膜時間明顯長于觀察組,由于對照組積極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感染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對比有差異(P<0.05)。結論:為避免試產剖宮產產婦切口感染,應合理應用抗生素進行感染預防,降低產婦切口感染率。
【關鍵詞】試產剖宮產;切口感染;抗生素;應用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01-02
剖宮產是在產婦無法自然分娩的情況下采取的手術分娩方式,容易出現切口感染情況,相關報道指出,剖宮產感染發生率高達3%,因此,在進行試產剖宮產時,應采取措施預防切口感染發生。本文以在我院進行試產剖宮產的6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對產婦切口感染原因進行分析,以此作為抗生素合理運用的參考,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進行試產剖宮產的60例產婦,其中,初產婦41例,經產婦19例,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34歲,平均年齡(25.4±1.2)歲。將其中30例切口感染產婦分為觀察組,另外30例無感染產婦分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在年齡、性別、分娩方式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選標準
以外科手術感染標準為此次剖宮產感染產婦入選標準,切口深部感染及淺部感染均為感染。
1.3觀察指標
觀察產婦的抗生素應用情況、破膜時間、臨產時間、術中出血量、宮口張開情況、手術時間等,分析兩組產婦在體重、陰道檢查、肛檢等方面的區別,找出導致試產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1.4抗生素使用方法
(1)抗生素預防:單獨采用抗生素預防,在圍術期采用頭孢菌1代或氨芐青霉素預防感染,共使用2次,或在手術結束后,立即采用頭孢噻肟鈉或頭孢曲松,也可采用頭孢菌2代或氨芐青霉素預防,術后24~48h停藥。若產婦在剖宮產術前或術后出現感染征象,可延長抗生素使用時間,在術后24~72h停藥,也可采用抗生素聯合甲硝唑預防感染。
(2)抗生素聯合甲硝唑預防:在抗生素預防用藥基礎上,聯合甲硝唑預防,術后24~48h停藥,若產婦出現感染征象,則可延長藥物使用時間。
1.5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χ 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數據差異采用(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產婦基本情況對比
兩組產婦產程相關數據及基本指標見表1。從表1中可以得出,兩組產婦的破膜時間、抗生素應用情況、臨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等,對比有明差異(P<0.05)。對照組產婦采用頭孢類或氨芐青霉素作為抗生素,聯合甲硝唑預防感染,其破膜時間、臨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高于觀察組。
表1兩組產婦產程相關數據及基本指標
觀察指標 觀察組 對照組 破膜時間(h)9.32±8.79 16.04±15.16陰道檢查次數 2.63±1.41 2.87±1.12肛檢次數 2.74±1.26 3.02±1.15臨產時間(h)10.98±6.5113.84±6.08空口張開程度(cm) 3.75±3.52 4.68±3.17羊水情況(度) 0.92±1.23 0.75±1.23手術時間(min)39.6±9.2739.2±9.54胎重(g) 3184.23±426.38 3283.75±338.97術中出血量(ml) 177.86±27.59205.85±90.14體重(kg/m2)26.89±3.25 26.57±2.63年齡(歲) 26.79±3.6226.94±3.26抗生素應用情況 頭孢類或氨芐青霉素(例) 922頭孢類或氨芐青霉素聯合甲硝唑(例)2182.2剖宮產切口感染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分析導致試產剖宮產產婦切口感染影響因素,本研究以兩組產婦的抗生素應用情況、破膜時間、臨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作為觀察指標,分析剖宮產切口感染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產婦陰道破膜的時間越長,剖宮產切口感染發生率越低,對照組采用頭孢類或芐青霉素聯合甲硝唑預防感染,效果優于單獨采用頭孢類或芐青霉素預防的觀察組,由此可見,采用抗生素聯合甲硝唑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效果明顯明顯優于單獨采用抗生素,對比有差異(P<0.05)。
3.討論
切口感染是手術常見并發癥,主要由于細菌繁殖引起感染,切口感染是產科手術常見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產婦在懷孕期間,生殖道需氧菌大量繁殖,如支原體、假絲酵母菌、厭氧菌等,其中,比例最高的為厭氧菌[1]。產婦在充分試產過程中,需要進行陰道檢查和肛門檢查,多次檢查容易導致細菌感染,陰道及宮頸等部位溶血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腸桿菌等菌群增加,從而導致切口感染發生。因此,如何采取措施,積極預防試產剖宮產切口感染,應引起產科醫生重視。氨芐青霉素是一種青霉素抗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尤其對于腸球菌屬,抗菌活性更高,相當于青霉素的2倍,但大腸桿菌對氨芐青霉素耐藥性較高[2]。頭孢類是一種常見抗生素,抗菌效果較好,毒副作用較低,過敏反應發生兩次低于青霉素。甲硝唑對厭氧菌具有明顯的抗菌作用,臨床多采用頭孢噻肟鈉、頭孢1代、2代或氨芐青霉素聯合甲硝唑預防試產剖宮產切口感染,效果良好。采用抗生素治療是預防試產剖宮產切口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單獨應用抗生素效果欠佳,應根據產婦實際情況,如并發癥情況、術中出血情況、術前有無感染征象等進行綜合考慮,合理應用抗生素進行預防,以頭孢類抗生素聯合甲硝唑應用作為產科術前抗生素應用方法[3]。若手術結束后再聯合應用藥物預防,不僅增加了抗生素藥用量,還會導致感染控制難度增加,影響母乳喂養,不利于產婦康復。產婦宮口張開后,試產時間越長感染幾率越大,且應避免多次陰道檢查及肛門檢查,對于術前已出現感染征象的產婦,應及時采用頭孢類或青霉素聯合甲硝唑預防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在本研究中,對照組破膜時間長于觀察組,但由于對照組采用頭孢類或芐青霉素聯合甲硝唑預防感染,其感染率明顯低于單獨采用頭孢類或芐青霉素抗生素預防的觀察組,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于試產剖宮產產婦,應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在術前采用頭孢類或青霉素聯合甲硝唑預防切口感染,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參考文獻
[1]邱虹.抗生素在婦產科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20):162-163.
[3]劉興會,何鐳.剖宮產腹部切口感染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08(06):124-125.
[2]艾婷華.剖腹產術后預防性應用不同抗生素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22(3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