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衛萍 米安明
作者簡介:賀衛萍(1978.—),女,河南鞏義,烏魯木齊民族干部學院軍醫訓練大隊,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基礎護理。米安明(1976.10—),男,甘肅寧縣,烏魯木齊民族干部學院軍醫訓練大隊,主治醫師,本科。研究方向:臨床醫學【摘要】現代戰爭模式的新特點和軍事斗爭衛勤準備的新要求,對衛生士官戰場救護教育訓練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標準。為貫徹落實軍委習主席關于“能打仗,打勝仗”的指示要求,我們以本職崗位為“主戰場”,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給學員開設野戰護理課程,在培養學員戰場救護實戰能力上進行積極的探索,收到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衛生士官野戰護理
【中圖分類號】R8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43-01
1開設野戰護理課程的必要性
1.1完成部隊新時期新階段衛勤保障任務的需要
部隊“練”為“戰”,但由于多年的和平環境使訓練的效果無法在實戰中得到真實的檢驗。如何適應未來戰場需要,強化戰備軍事護理技能訓練,提高衛生士官隊伍的戰創傷救護水平,達到訓練與實戰的有機結合,對于學員畢業崗位任職后更好地執行戰爭和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保障任務,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1]。因此,科學地進行野戰護理課程設置,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戰傷救護相關知識培訓,提高衛生士官的戰時衛勤保障能力并適應平時災難護理的需求,從而探索一條野戰護理教育訓練的有效訓練模式,是軍隊醫學院校護理教育者的神圣職責。
1.2培養實戰型衛生士官人才的需要
衛生士官隊伍是戰時衛勤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現場傷病員火線搶救、早期救治的主要實施者,但目前院校開設的醫學課程尚無法滿足其未來戰爭救援崗位任職的需要。培訓內容還局限于掌握戰(現)場急救基本知識和平時常規護理操作技術,同時,野戰裝備、藥品和其他專業技術對衛生工作人員的支撐和結合不夠,與部隊建設全面提速的需要和保障目標不相適應。因此,培養實戰型衛生士官必須接受野戰護理相關知識的教育,掌握戰時各類傷員應急醫學處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對戰爭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救援水平,從而錘煉和檢驗學員的能力水平,為未來完成戰(現)場救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豐富的經驗。
2 開設野戰護理課程的主要做法
2.1理論教學實用化
野戰護理學是以一般護理學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研究在軍事活動條件下,特別是作戰條件下發生的損傷與疾病的護理理論與技術的學科,是軍事醫學的組成部分[2]。在衛生士官野戰護理教學過程中,我們選取《現代野戰護理學》、《現代戰創傷護理》及《戰傷自救互救技術操作流程圖》作為授課的主要參考教材,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衛生士官學員,結合現代戰爭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拆分及整合,突出戰時特色,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一是注重普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包括野戰護理的基本原則、戰場救護的組織與后送體系、職責分工、各類傷員搶救流程等;二是詳細介紹各種環境下戰創傷救護技術和特殊武器傷的救治與護理等。
2.2基本技術野戰化
基本護理技術是衛生士官必須掌握的戰傷救治原則和手段,如輸液、給氧等,我們根據操作常規,結合野戰特點,制定相對應的操作規程。如在傷員后送的汽車、火車、飛機上,在顛簸不平的山路上,如何實施運送中救治護理,提高“動”中穿刺成功率;在野戰條件下,無人幫助又無輸液架穿刺輸液以及在微光情況下進行各項技術操作等諸如此類的基本技術。如何因地制宜,從野戰環境及最差條件出發,設置難題險境,探索解決處理的方法和應對措施,使學員在平時想到戰時,在條件好的病房想到環境惡劣的野外,磨礪應急本領.確保基本護理技術在野戰環境中順利進行、萬無一失。
2.3急救技術程序化
戰時傷員收治數量與平時相比,既極不平衡,又不易掌握規律,戰時護理工作具有很強的突擊性和隨機性。因此,科學的搶救程序和熟練的急救技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我們根據野戰護理特點制定各類常見戰傷護理搶救預案并讓學員熟練掌握,如復蘇搶救流程、顱腦傷、胸部傷、腹部傷、四肢傷急救救護預案、核生化武器損傷的防護及護理技術預案等,使學員具備按照急救預案快速、快捷的應急能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拉得出、展得開、救得活”,夜以繼日、突擊性地完成好各項救治任務。
3 開設野戰護理課程進一步完善改進的設想
通過在衛生士官學員中開設野戰護理課程,雖然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手段上有較多地方值得進一步應用及推廣,也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很多,比如在教學內容的充實更新、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條件的保障等。下面是在衛生士官學員中開設野戰護理課程進一步改進的一些設想。
3.1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課程建設的必要環節。目前還沒有一部內容凝煉、專門針對衛生士官學員的野戰護理教學用書。野戰護理學不能簡單等同于“護理技術在軍事中的應用”,而要根據衛生士官在未來戰爭中的崗位工作實際與工作要求,全面分析,重新設計,將軍事醫學和護理的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融入進去,提高衛生士官在未來戰場中的實戰救護水平。因此,應根據教學實踐經驗,結合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特點編寫針對衛生士官崗位任職需要的《野戰護理學》教材。
3.2教學隊伍與常規護理教學相比,野戰護理教學對教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員具備豐富的平時護理教學經驗,而且要求教員熟悉掌握戰時衛勤知識、未來戰爭新特點以及加強新理論、新技術和新裝備在野戰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一是對當前的教師隊伍進行培訓與教育,使得他們能夠適應新形勢下野戰教育的要求;二是組織教員參加或觀摩軍區實戰條件衛勤演習,體驗“戰場”環境下急救護理的實施過程、基本原則等;三是部隊野戰救護研究機構,加強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學習和運用。從而實現“學為戰、教為戰、練為戰、研為戰”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杜娟,姜管徐,苗京亞.談改革和發展野戰護理的重要性[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5,12(3):295-296.
[2]李巍,舒勤,周明芳.淺談野戰護理學學科構想[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 (5) :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