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暉
【摘要】目的:分析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并發癥的原因,總結預防護理措施。方法:選取近年來在我院進行經皮腎鏡取石術的244例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2例,對照組在手術過程中采用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相關并發癥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通過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4.92%和14.75%,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結論:通過分析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并發癥的原因,提前做好預防護理措施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經皮腎鏡取石; 并發癥; 原因; 預防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42-01
經皮腎鏡碎石術是處理腎臟鑄型結石、腎盂內2 cm以上結石及輸尿管上段結石伴有上尿路梗阻最有效安全的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等優點,已經成為該類結石治療的首選 [1]。但由于手術原因、操作失誤及患者自身等因素,仍有一定的并發癥。我院在發揮此種手術優勢的同時,加強了對術后并發癥的關注,回顧分析以往發生并發癥的原因,總結了一系列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經皮腎鏡取石術244例 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22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見表1) 。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組別 例男女 年齡 結石部位
腎 輸尿管 腎盞結石大小( cm) ( 歲) 對照組122 7151 40.649 38 35 2.2 - 2.8干預組122 7349 41.850 39332.3 - 2.6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手術前對以往病例進行查閱,總結并分析并發癥的原因及處理措施,在手術過程中提前預防。
1. 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取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 4.92%;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4.92%。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見表2) 。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n%
組別 例 出血感染 低溫腹腔積液 尿外滲感染率n(%)干預組 122 1 2 1 1 16(4.92 %)*對照組 122 4 7 3 2 2 18(14.7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護理措施
3. 1一般護理。由于經皮腎鏡術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的新技術,患者普遍存在懷疑和恐懼的心理。護士逐人術前宣教,對患者及家屬講解此手術特點、與其他術式比較的優越性和安全性,可能存在并發癥及術前注意事項,并請成功接受過治療的患者現身說法,增強患者對手術方法的信心 [2]。此種手術中有兩種體位,加之手術時間比較長,為提高患者的耐受度,術前指導患者進行體位鍛煉提高舒適度。護士在術前認真檢查有關的器械和儀器,使之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護士必須熟練掌握手術的每個過程,并能熟知手術所需的器物,嫻熟的護理操作配合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中并發癥[3]。
3.2 出血的原因及預防護理。出血是經皮腎鏡術常見的并發癥,手術后患者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的原因主要有:①患者的全身因素如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血管病變等。②局部的損傷,多次的穿刺或集中在某一腎實質區域試穿及腎造瘺通道反復擴張造成腎內動靜脈瘺。③合并感染時出血也相對難以控制。為了預防嚴重出血,在術前應該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控制尿路感染,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對有血管病變的患者進行評估。術中行穿刺時,盡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在同一區域做反復的試穿刺。術后應該嚴密觀察腎造瘺管及導尿管引流液的顏色,傷口敷料有無滲血。術后如果短時間內腎造瘺管內引流出大量血性液體,可采取暫時夾閉腎造瘺管以提升腎內壓使集合系統內形成凝血塊而達到止血目的[5]。
3.3 感染的原因及預防護理。手術未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術中泌尿系黏膜損傷、腎盂穿孔所導致的尿外滲;術中沖洗液壓力過高所致感染腎盂液的逆滲;手術時間過長、術后抗生素的使用和術后引流不暢等均可造成感染。預防感染的措施:術中、術后均應遵守無菌操作規范,術中在視野清楚的情況下盡量保持腎盂內的低壓,盡量控制手術的時間。術后保持腎造瘺管的通暢,定時擠壓引流管,以免產生血凝塊堵塞發生倒流而引發感染。造瘺口每日用碘伏消毒1 次,無菌紗布包扎;術后根據藥敏試驗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觀察體溫變化,多飲水,每天飲水量2500 ml 以上 [6]。
3. 4 低溫的原因及預防護理。導致低溫的原因:①術中大量輸入沖洗液,有研究表明成人靜脈輸入的低溫液體能使平均體溫降低0. 25℃,而體溫隨輸入液的量增加而降低更明顯; ②手術的時間過長、體位需要更換,而且體表裸露面積大;③手術室環境低于21℃時,由于室溫與體溫差距較大,患者容易出現低溫。預防措施:術中加強對患者體溫的監測,通常采用肛溫,此種方式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且患者容易接受,同時觀察四肢末端的溫度,掌握溫度情況;充分做好手術前期準備以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調整好灌注泵壓力,減少沖洗液用量;若需大量輸入液體,可先對液體進行加溫后再輸入 [7]。
3.5 腹腔積液的原因及預防護理。此種手術需要使用一定量的灌洗液以保持術野的清晰和碎石的沖出,手術時間過長和操作角度不當,形成術后腹腔積液。手術中盡可能縮短時間,熟練掌握各道程序,手術完成后可酌情給予利尿劑,并加強對患者的觀察,一旦患者反映有腹脹或腹痛的現象,通過B 超確定積液的量,少量者叮囑半臥床休息,大量者在B 超引導下穿刺抽吸積液。
3.6尿外滲的原因及預防護理尿外滲多為尿液經穿刺擴張的皮腎通道滲至腎周,也可因術中鞘管脫出沖洗液直接沖至腎周,引流管安置不當也是造成尿外滲的原因之一。術后常規置輸尿管內雙J管,可明顯減少尿外滲發生;術后要保持腎造瘺管引流通暢,避免受壓、彎曲,并注意觀察腎造瘺管的引流量;引流管不要打折,保證24 h 尿液引流通暢,這對預防尿外滲非常重要。
4 討論
經皮腎鏡取石術只需用一根纖細的穿刺針直接從腰背部進入腎臟,建立取石通道,置入腎鏡,使用超聲彈道碎石機,或釹激光碎石機擊碎結石并取出,具有碎石效果好,結石清除率高,視野清晰,創傷性小等優點。但此種手術中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手術需要更換體位,且術中需要大量沖洗液等特殊需求,因此術后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本組研究,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 4.92%;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4.92%。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臨床報道一致 [8]。提示通過對并發癥預防經驗的總結,認真分析、查找誘發原因,提前做好針對性預防干預措施,能夠從最大程度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健,李遜.微創泌尿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91-197.
[2]張海英.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手術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2 ,10 (9 ):119-120
[3]任杰平,張秀平.經皮腎鏡EMS 碎石取石術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1,4 (7):149-150
[4] 莫默,蘇依萊.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出血原因及護理對策[J]. 護理進修雜志,2010,25( 1) : 79 - 80.
[5]鄭莉莉,紀華眾,宋金蕾.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5) :36-37.
[6]劉雙菊.經皮腎鏡取石術后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 9 (7 ):59-60
[7] 李玉梅,王娟英,等. 循證護理在預防經皮腎鏡取石術中低體溫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 17) : 1600 - 1601.
[8]李美玲.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措施[J].醫學信息,2011, 06 :2403 -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