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新蘭 朱學珍
【摘要】關鍵詞 .產婦. 抑郁癥. 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66-02
產后抑郁是抑郁癥的一種,是產婦在分娩后6周出現的心理疾患,主要表現為悲觀,沮喪,幻覺或自殺,傷害嬰兒。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嬰幼兒的發育及家庭的穩定。產后抑郁發生率占分娩婦女的5%-25%。
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9-2013年的產婦護理中,有22例較典型的抑郁癥患者,年齡在18-36歲,均為初中文化以上,無智力障礙及腦部病史。表現為情感淡漠,,情緒低落,言語減少,哭鬧無常、發脾氣,自責,對事物缺乏興趣不與人交談,對嬰兒不關心,對親人充滿敵意,飲食差失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無望,有將嬰兒從樓上扔下的想法。
病因:
1生理因素: 孕婦在分娩時,精神高度緊張,分娩后短時間內,雌孕激素水平急速下降至孕前水平,雌激素的變化致使腦內分泌的兒茶酚胺減少,影響神經遞質的變化。擔心母乳不足致心理壓力過大,促進產婦抑郁情緒的變化,增加產后抑郁的易感性,肥胖婦女產后發病率高。
2心理因素:產婦的心理動力學是生育過程中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產婦個性特征。多見于以自我為中心或成熟度不夠,敏感,固執,好強,社交能力差等個性特點的人群。
3分娩因素:產婦對分娩方式缺乏了解,對分娩疼痛緊張恐懼。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等機體變化,影響子宮收縮,使產程延長,導致難產、滯產、手術產。
4社會因素:了解產婦與家庭成員的關系,和其他人之間交流的情況,以及在家庭中及社會中的角色行為。
護理對策:1加強圍產期的知識的宣傳,認真做好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婦對妊娠分娩有足夠的認識,做好產前高危孕婦的預防工作,向產婦講解引起抑郁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要用和藹的態度與孕產婦溝通,對其生理心理的變化給予重視和干預,以降低產后抑郁的的發生。
2分娩時向產婦講解有關分娩知識,減輕產婦的恐懼感,增進對助產士的信任積極配合分娩。減輕產婦產后不適 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喂養,避免乳房脹痛,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干凈安全。空氣新鮮,給產婦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
3 家屬協助照顧新生兒,給予產婦足夠的關心,丈夫要細心照顧產婦,使產婦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4完善產后隨訪系統:產后6周是產后抑郁癥的多發期,完善產后訪視系統對于預防產后抑郁癥起著重要作用。醫務人員在充分利用家庭支持加強對產婦的護理干預。護師主動詢問安慰產婦,以一對一的指導方式對其進行產褥期的護理,母乳喂養的知識的宣教,幫助適應母親的角色,對產婦的丈夫及家屬進行有關知識的宣教,使他們對產后抑郁有較深刻的認識,從而在生活上,思想上給予產婦更多的理解,關心和幫助,為產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和家庭環境,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對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5對孕產婦做到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疏導及治療,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確保產婦的心理健康,預防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第七版
[2]郭秀靜.王玉瓊 產后抑郁癥病因研究現狀及預防對策.現代護理: 2007.13.1255-1256
[3]鐘南山.內科學:第七版陸再英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