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城市商業綜合體獲得了迅速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城市商業綜合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該種模式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簡要分析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現狀,并探討其設計要點。
關鍵詞: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現狀
引 言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商業綜合體進一步的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將會成為城市重要的標志,城市經濟綜合體在彰顯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能更好的提升城市項目區域價值、建筑價值、產業價值和價格價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消費結構和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使城市經濟良性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在規劃設計城市商業綜合體時,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使人與城市和諧統一。
1 我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現狀
在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中,城市商業綜合體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中國不少城市提出城市升級的概念,第一階段是以改造城區和打造商務為主旋律;第二階段是從現在開始以打造新城、新區為主旋律。目前中國趕上了城市化發展的“鉆石時期”,每年將有1300萬人進城。如果按照每人商業配套1m2,將是1300萬m2的增量工作。目前中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是13萬億人民幣,而美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高達10萬億美元,與國外相比我們還很落后。城市商業綜合體較多出現于國內一、二線城市,其中國內二線城市占據較多的數量比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及沈陽城市綜合體的存量領先全國,總存量在1000萬m2以上的城市為北京、沈陽、重慶三市;上海、廣州、成都的綜合體存量介于500萬~1000萬m2。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2 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
2.1 整體性設計
大型商業綜合體對城市空間有較大的影響力,就其自身感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等多維建筑環境組成的。在實際設計中,必須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建筑和人文環境,從實際出發協調交通空間與城市建筑環境;功能上要以建筑為主體,構建城市內外相聯系的空間城市交通之間相聯系的空間;形態上要協調功能與空間風格特色;環境上要協調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人文環境上則與城市文化和歷史文化聯系在一起,并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型材和文化融入其中,按私密性由低到高,各業態的排序依次為商業酒店、服務業辦公和居住,這幾個業態都應有獨立的車行系統,還要考慮不同流線之間的融合問題,車流動線應該考慮幾種情況:高峰段交通、正常行駛、臨時停車、地下停車、公交車站等。此外,商業建筑的內外空間也應協調一致,使內外空間融合在一起,滲透商業氛圍,刺激消費者參與到整個空間活動中。
2.2 人性化設計要點
城市商業體是為人提供的居住休閑工作娛樂的空間,設計過程中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的體驗為出發點,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為人們營造停住休息空間,有資料顯示,成人舒適的步行時間為30min,老人和小孩舒適時間為20min,以此為依據,在商業建筑交通空間設置休息和停留的設施,如設置快餐咖啡座和座椅,以給不同年齡段的消費人群提供舒適的交往空間;也可設置公共舞臺燈設施以及文化展覽、服裝宣傳、文化展覽等,在為消費者提供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傳播各種商業信息;同時也可以根據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對軟環境進行完善,對原有的配套設施進行創新,在購物空間可以增加雕塑、綠化、水景等裝飾品,也可以對商場內內部視覺標識系統進行完善,為消費者提供更詳細清晰的導購圖路線標識和設施定位,便于消費者去不同功能需求空間;可以根據人體功能學原理為老人和小孩設置休息設施、福利性服務措施和低位公共電話等。
2.3 經濟性分析
城市商業綜合體是一種以利益為主的經濟價值體系,整體設計過程中,特別是交通空間設計時需對其經濟適用性進行考慮。交通空間是城市綜合體的輔助空間,雖其不具備盈利性功能,但是其對商業建筑經營和利潤有間接的影響,確保每個商鋪都能擁有最大的臨客流界面,或獨特的空間,以吸引更多的客流。綜合體建筑在整體形象上強調可識別性,在局部設計上則講究橫豎線條的立面設計,對跟人發生親密接觸的元素,如建筑材料、樓梯扶手、墻上吊燈等,追求精細的細節設計,如商業綜合體的主廣場可以設計標志性的演藝中心為背景,將綜合體外的人流有效引入綜合體內部。綜合體內部步行街的次廣場要與地下出入口相連,并通過精心設計的鋪地小品綠化,增加兩側商業店鋪的活力。設計過程中要根據人們的活動心態,創造極具魅力的消費氛圍,如過街橋樓梯自動扶梯坡道的精心設計組合,形成綜合體內部富有趣味的空間形態,在整個空間構成中,可以穿插設計了水池花壇臺階樹木廣告牌等景觀要素使商業綜合體在彌漫營業氣息的同時,也能達到經濟適用的目的。
2.4 和諧性設計要點
和諧性也是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的重要原則,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①相似和諧:新舊建筑風格統一,互相包涵或者聯系的構圖,追求新舊建筑在邏輯上的統一,具體做法就是在顏色細部輪廓上使之發生聯系,建立統一的秩序。②對比和諧:新舊建筑產生強烈的反差,以創造視覺的震撼力給人深刻的印象,運用對比的手法達到統一,具體有垂直與水平、顏色的反差、高與低、虛與實、輕與重、幾何造型的對比、結構形式的對比、古典與高科技的對比等。③漸變和諧:在新舊建筑插入中性要素,采用個性中性個性的方法達成和諧,這種中性要素可以是起到延接作用的建筑,也可以用開敞空間綠化自然的水面地勢,達到環境的連續整體性。
2.5 開放空間環境設計
開放空間環境設計時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為了適應現代城市開發的需要,現代綜合體以街區的開發模式,通過將片區劃分為若干街區單元,進行組團式的開發,獲得整體的功能組合效益。街區空間的組織應當結合區域的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環境的質量評價。以David L.Smith為代表的對宜人城市環境的定義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①在公共衛生和污染問題等層面上的宜人;②舒適和生活環境美所帶來的宜人;③由歷史建筑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宜人。
3 實例分析——以某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為例
3.1 實例概況
某商業綜合體位于二環路與某大道交叉口,西臨二環路,南臨某大道,東北側為住宅小區,建設用地呈“L”形臨二環路長215m,臨某大道長201m,且在沿二條道路和交叉口留有公共綠地,整個用地西南側高,東北側地形低。
3.2 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要點
(1)空間布局
本項目總用地20205.88m2,總建筑面積為138398m2,高76.35m,共計20層,裙房6層。本項目是集商業酒店辦公住宅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在設計環節,參考各自不同的功能特點,進行合理的布局設置,詳情見表1。另外,在建筑中分別設計了一個商業休閑廣場和一條商業步行街,極大地豐富了建筑室外空間,同時使得各類人流各行其道,避免了彼此干擾。
(2)功能布局
建筑平面呈“L”型布局根據一二層特點,將其功能定位為商場。在“L”型交叉處設置主力百貨,在兩側處設置商業店面,最終形成以主力百貨為交匯中心的商業布局在二環路,某大道及交叉口分別設置商場入口,以便于消費者的進入。將商業廣場和步行街設計在正對某大道和公共綠化廣場的位置,一方面有利于商業空間的豐富,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流的集散,從而最大可能地提升了綜合體的商業價值。至于三到六層功能,不僅考慮到商場內部互動的需要,而且考慮到了各自獨立交通系統的需要,給商業綜合體的整體運營提供了便利。六層之上還建有三幢塔樓,西端一幢用于辦公,后側設有酒店,北端一幢用于居住,可從地塊西南北三側進入,避免了和商場人流之間的彼此干擾。地下層設有車庫設備用房以及休閑會所車庫通道流線順暢且做到了車位的合理布置,其出口在地塊西端,入口在地塊北端。
(3)交通流線布置
交通流線布置是商業綜合體設計的重要環節。交通流線布置過程中,一方面要參考所在城市的交通狀況,另一方面要結合項目所處環境,交通流線布置見表2。整個交通流線布置,不僅清晰明了,而且應用通暢,最大程度滿足了各方的需求。在平面中部及北端分別設置了六層高的中庭,通過自動扶梯或者玻璃觀光電梯可輕松抵達各個樓層,并享受其中各項服務,如商業會談飲食娛樂游泳等。除了上述三大要點之外,城市商業綜合體在建設過程中,還應做好環境設計,如栽種適量的樹木、鋪設地磚、設置噴泉等,從而營造一種親切宜人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設計對合理應用城市空間、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城市商業綜合體在時間積累方面落后于許多國外城市,但在某些項目設計、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的經驗,形成了自身風格的設計新趨勢。今后應注重研究和實際探索,做好城市商業綜合體設計工作,營造開放空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馬峰,李宏左.城市融于自然[J].建筑設計管理,2009(02):45.
[2]傅彥,周濤,高志剛.淺談重慶市城市結構與城市交通[J].山西建筑,2009(05):6~8.
[3]孫鵬.交通網絡視角下的城市步行街規劃[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0(01):89.
作者簡介:田漢茂(1981-),漢族,貴州遵義縣人,本科,工程師,從事建筑規劃設計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