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純結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合理設計;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課程改革的口號聲中,許多教師在課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組合作學習,特別是公開課,教師都有意識地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小組合作學習,激活了死板僵硬的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由于有些教師對這一新的教學方式認識的片面化和模糊化,也導致了諸多的負面問題。如今數學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缺的不是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不是熱熱鬧鬧的教學氣氛,也不是表面上的小組合作形式,而是能真正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的對策。筆者就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的幾方面問題,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自己的淺見。
問題一:小組分工不明確,導致討論的無序和混亂
由于對小組內的成員應擔負的角色沒有定位,缺乏明確的分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有的小組會為誰記錄誰發言而爭吵;有的小組卻靜悄悄地討論不起來;有的小組雖討論了,但說的卻是別的話題……而且,幾乎每次分組學習時,總有人做“話霸”,小組合作實踐時,他們在指揮操作;合作討論學習時,他們在發表見解;全班交流時,他們在匯報……課堂成了他們的表演場。也總有些人一聲不吭,無形中成了聽眾、看客和接受者,以至于他們覺得課堂與自己毫不相關,便出現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對策一:小組合作學習分工職責要明
首先,班級的學習小組,教師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
其次,明確的責任分工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要素。要賦予組內每個成員一定的職責和角色。小組成員人數以四至六人為佳??梢宰鋈缦戮唧w分工:一是小組長,負責主持小組合作學習,安排組內任務;二是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內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意見和成果;三是督查員,檢查、督促、確認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控制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聲音;四是匯報人,負責匯報小組的討論結果和成果展示。在角色分配中,每個小組可以民主推選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可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定為每組的副組長,以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迅速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當然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輪換角色,這樣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明白各個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此增強合作意識和集體責任感。
問題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設計不合理,缺乏探究性
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片面地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課堂盡管采用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但所討論的問題沒有思考性、啟發性和探索性,學生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容易出現學生交流與討論的淺層次和表面化。
對策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教師要科學謀劃、精心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進行合作學習,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合作學習,在沒有任何價值的情況下,合作就是一種重復、無效的勞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扣住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焦點,給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努力設計具有一定探究空間的問題。內容上,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設計合作學習問題的難度要適當;形式上,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更多地設計一些發散性和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認識、掌握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偠灾?,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分數應用題”時,有道練習題“有兩根同樣長的水管,第一根截去■米,第二根截去■。余下的部分哪根比較長?”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明白了兩根水管余下部分的長短有三種情況:(1)當水管的長度大于1米時,第一根余下的部分比較長;(2)當水管的長度是1米時,兩根余下的部分同樣長;(3)當水管的長度小于1米(大于■米)時,第二根余下的部分比較長。正是當學生在認知沖突點上產生了模棱兩可的結論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辨析,達成一致意見。意見的分歧往往容易引起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漸自悟個中道理,從而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問題三:小組合作學習時間不足,流于形式,合而無質
由于教學時間的關系,有些教師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時間明顯不足。有的教師在宣布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后,只過了十幾秒就拍手叫停。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的主題,有的小組的討論或操作才剛開始,一些學生都還沒來得及發言,更談不上“幾經碰撞,相互啟發”或“唇槍舌劍,達成共識”了。顯然,正是教師匆匆忙忙地亂收場,造成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合而無質。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還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對策三: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充足的時間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边@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策略,它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但這種學習策略必須向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否則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眾所周知,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是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答案具有開放性。如果學生的合作沒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勢必成為一種形式主義。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與討論時間的長短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小組進行較復雜的數學問題的討論交流或操作探究時,需要5~7分鐘的時間,即便是較為簡單的數學問題也不能少于2~3分鐘。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充分的提問時間、充分的討論時間。尤其是獨立學習與小組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兩個重要環節,更要有充分的時間作保證。學生只有通過充分的自學,才會對每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小組討論時才會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小組討論則是小組成員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最后達成共識的重要一環。同時這也能促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建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增強小組成員的集體責任感。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刻意強加的壓力,而應是一個內部自發需要的動力。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小學數學課堂蓬勃的生機!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頭小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