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樹華
摘 要:在中學教育中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思想品德課,這是非常不利于中學生成長的。對思想品德課進行改革、加入適合中學生成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在教育隊伍中培養一批思想道德品質高尚、注重人才培養思想觀念的教師團隊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課堂導入;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有效途徑
在注重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我國在教育上一直都十分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德育教育就是給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上進行教育。但由于經濟發展,社會也變得多元化,社會環境中出現了許多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以前的一些品德教育在道德內容和方法上已不能很好解決當代青少年成長時出現的問題。因此,如何使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更完善,更能符合當下青少年成長健康教育已經備受關注。我們在奉行優良傳統美德的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導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情況下,在初中時期是一個個體由兒童向青少年轉變的快速時期,這在心理和身心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再加上小學升初中的環境突然變化,很多七年級的新生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容易出現問題。此時,一些家長和老師并不能理解學生的感受和變化,這就讓學生感覺到非常的苦惱,心理上也變得孤獨無助。同時,這一時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沒有成熟的價值觀,對事件的判斷能力還不足,這就需要一位良師益友能及時引導并幫助他們在新事物中去學習精華。而事實表明,中學生的許多行為反映出來的不只是思想品德修養問題,有的甚至是心理扭曲而表現出的反社會行為。這就說明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在這個身心發展特殊的中學階段,如果我們教師沒能很好地引導他們就可能導致不少的學生偏離正確的航線。甚至是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出現或多或少的人格缺陷。因此,從心理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師職業壓力調適與自我成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是心靈成長的基地,教師是塑造靈魂的導師。因此對學生的教育成功與否主要是看學校教師素質的高低。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如果教師存在諸多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就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心理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到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發揮。因此,優秀的老師不但是體現在教育科目的知識能力上有豐富的知識和教學經驗,而且在心理上也應是處于健康的狀態的。但由于經濟的發展,社會變得紛繁復雜,教師在抵御外界誘惑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同時教師也要面對艱巨的教育任務,更要面對學生升學壓力、應對學生行為變化及課外補習等一系列教育問題。社會的期望、學生家長的期待及教育主管部門等的要求在無形之中給教師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很多時候選擇逃避。這時將思想品德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提供了自助的方式。
3.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方法創新需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道德品質,是每個人在社會中由于道德標準的限制表現出來的一些心理行為。因此,個體良好的道德素養必須由健康的心理品質幫助引導和領悟,這樣才能引導人們健康地成長。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標準》新規里有明確表示:思想品德課要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為主。這次的課程改革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放在了主導地位,這就是表示我們教育的道德素質、法律內容和愛國感情要從心理上去教育和深化,讓我們的每一個青少年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而《義務教育思想品德標準》里面也詳細說明了,教師在注意以前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時也要注意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理念,強化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讓自己成為更優秀、更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教師。
二、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途徑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健康的教學心理環境
要想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每個課程中,讓學生無時無刻能徜徉在健康的心理教育中,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唯有與學生相處融洽,做到從心理上無條件接受一切學生,接受學生的一切。不管我們的學生存在何種缺點,教師唯有首先做到接受,才能以心平氣和的心態去正確地引導學生改正。另外,在課堂互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即使當學生回答問題錯時,教師也能做到不批評、不排斥,鼓勵學生擴散思維再次思考問題。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時,能先肯定學生的成績再鼓勵其他學生補充回答;當出現多種意見時,教師能鼓勵學生一起討論。相信在這樣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會更愿意去學習,逐漸地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成績也能得到很到提升。
2.教師要有以身作則的態度
心理學上表明,情緒是會擴散的,試想一個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怎么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因此教師一定要能以身作則,能時時監控、調節自己的情緒。在課堂上,在學生中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將自己陽光積極的一面傳導給學生,讓學生也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身為思想品德教師,在學識方面一定要淵博,在與學生溝通中能平易近人,給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鼓勵學生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很好的朋友,而教師也能在平時的行為中做到積極向上,堅強樂觀,從一點一滴積極的小事上去影響學生。
3.教師執業前的教師技能培訓
有些教師并不是師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沒有接受專業的示范培訓,課程上根本沒有安排教育學和心理學科目,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快畢業的時候突擊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在中學教育中不少學校都或多或少有體罰學生的現象,這既表明了教師對學生的重視,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教師在教育學生逆反心理方面缺乏科學的方式。因此,教師在真正接觸學生時、在進行思想教育之前應該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加強培訓。當然,教師不僅是在正式進入職位前應該加速學習心理學,在進入崗位后更不能放松學習的腳步,因為唯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教育能力。
4.依據新課標,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模塊
在教育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根據新課標為準,分析目前青少年成長所處的社會環境,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用更科學合理的教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更好的教育指導,尤其是針對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對象的一些特殊化,我們的教師在接受課程培訓時也要注重一些方式方法,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應將課程分成幾個模塊,模塊與模塊之間相對獨立但又緊密相連,這樣不但能保證課程的靈活力還可以增加課程的吸引力。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在各個模塊中都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
總之,我認為如何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及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鍵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中。但是,這種融入并不是將心理健康課變成一門單獨的課程來教育傳授,而是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不斷地去完善教育課程和內容。讓思想品德課不但要涉及道德、法律、國情等內容,同時還應該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傊?,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必須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有效的配合。我認為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心理教育課程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教師心理衛生[M].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2]黃煜峰,雷靂.初中生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253.
[3]鄒紹清,劉維.高校政治教育應對中學政治課程改革的對策[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5):118.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第二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