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雯
摘 要:初三,是中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更是為了應對中考進行全面復習的重要階段。復習課就是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基礎,以鞏固和梳理學生的已學知識為內容,對其知識與技能進行溫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的課程。以初中數學復習課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主要從其教學的設計與策略兩個方面入手,為提高初中數學復習課效率提出幾點有效措施。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學習效率
一、初三數學復習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
1.大膽進行復習課教學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給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教師可以不再以讓學生掌握重點的數學知識點為唯一目標。教師在復習課上不再需要按照教材一步一步地講解,而是把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很好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的要求就是老師要通過教學設計把學生認為無聊的學術性概述轉化成學生愿意接受的具有認知形態的數學知識。
2.營造平等、互動、和諧的復習氛圍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大多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實則為敬畏,在初三復習課程中很多老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滿堂講復習模式,這種模式會挫傷學生主動參與復習的積極性,導致師生之間缺乏交流,面對這一形勢,老師要想提高初三數學復習效率,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與互動的數學復習氛圍。數學是一門理科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歸納推理能力,因此老師在復習課堂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老師可以根據具體復習內容,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較為活躍的狀態。另外要為學生真正營造良好互動氛圍,老師的教學態度及課堂引導也十分關鍵,老師在復習課程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產生煩躁心理,應盡量采用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將復習知識有效融合或穿插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復習知識脈絡,使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數學復習內容及重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教材中各章節的復習。
3.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老師在進行整體復習的過程中,不能只考慮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進行快速整合,這樣會使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產生自卑感和厭學情緒,也不能只考慮學習能力差的同學進行緩慢梳理,這樣會影響課程進度。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教學進度,爭取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上都有所收獲。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教師可以在課下多輔導,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以提高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質,促進學習進步。
二、案例分析
本文以三角形方面的課程為例,分析了如何進行初三數學復習課的教學設計,采取一系列的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效率。
本章節內容的復習課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首先梳理三角形的基礎知識,對考綱進行學習,并且基本知識的基本要求和難點重點,在知識梳理過程中,我們選擇了列表法來進行,從幾個方面來總結三角形,比如,定義、圖形、基本性質等。為了鞏固基礎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對具體的問題進行練習。
為了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掌握三角形知識,熟練解答各類問題,筆者在復習課上采取的教學策略是差異化教學,設計的習題有著不同的難易度。習題如下:
1.△ABC中,AB=AC,∠B=50°,則∠A=____。
2.在Rt△ABC中,∠C=90°,a=4,c=5,則sinA=___。
3.△ABC的邊BC的垂直平分線MN交AC于D,若AC=6 cm,AB=4 cm,則△ADB的周長=____。
4.已知: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的一點,延長BC到E,使CE=CG,連接BG并延長交DE于F。
求證:(1)△BCG≌△DCE;(2)將△DCE繞點D順時針旋轉90°得到△DAE′,判斷四邊形E′BGD是什么特殊四邊形?并說明理由。
這樣,基礎一般的學生選擇前兩個比較簡單的題目,有些能力的再往下做第三題,能力較高的學生再做第四題,這樣一來,大家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教師也達到了因材施教的標準。不管學生處于哪個階段,都可以獲得一種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學習主動性可以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通過合理進行高三復習課的教學設計,選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增強自信心,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質量。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情況,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陸梅英.初三數學復習課高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3,2(6):123-125.
[2]周志剛.淺析如何提高初三數學復習效果[J].新課程學習,2011,2(12):32-34.
[3]舒盛花.多管齊下,提高初三數學復習課的效率[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2,2(7):54-56.
[4]孫小鳳.優化提問策略,提高初三數學復習課效率[J].新課程,2012,2(5):143-145.
(作者單位 廣州市番禺區鐘村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