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展瓊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教學實踐中,“閱讀期待”對學生閱讀期待視野的拓展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拓展期待視野。教師在學生學習新內容之前,利用拓展閱讀作鋪墊,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新知識之間建立某種聯系,以使其盡快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語文 文本 有效 閱讀 拓展
拓展是新課改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之一,在課標的新理念下,更多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樹立拓展性閱讀教學觀。教語文,不應是教語文教材,而應以文本為中心,向外輻射。生活的空間有多大,學習語文的空間就有多大。我們認為有效拓展應以本為本,開枝散葉。
一、期待閱讀,課前有效拓展
課堂拓展對于語文新課程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當前,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已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之一。然而,在我們重視課堂拓展必要性的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拓展的實效性。過分追求形式,必然會沖淡實效,甚至導致課堂失去方向,本文從課前拓展、文本表達形式拓展、文本空白處拓展、課后拓展四個方面闡述拓展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閱讀期待”對學生閱讀期待視野的拓展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拓展期待視野。教師在學生學習新內容之前,利用拓展閱讀作鋪墊,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新知識之間建立某種聯系,以使其盡快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文質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學生正是在品味語言魅力的同時,與作家進行著親密的接觸。同樣一節課,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透,學得主動,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反哺文本,表達方式拓展
朱作仁先生說:“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模仿是創造的基礎,在模仿中不斷增加創造因素,在創造中難免有模仿的痕跡,即使作家也不例外。”初中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文章、句子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有必要選擇那些和課文表達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1. 模仿練筆。表達方式的拓展練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生練筆,一方面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詞寫通順的句子,一方面以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內容進行一事一句的寫話訓練。開始時不要有過高的要求,只要學生能有據可循就可。
2. 對比感悟。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教師要善于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品析能力。再如教學古詩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從更多的感性材料、感性事例中悟出詩人的表達方式。學生在朗讀、理解詩的大意后,學生對詩人借“月落、烏啼、江楓、漁火”等來襯托自己的愁緒有了初步的感知。然而,這種文字的表達不如音像那么直觀形象,所以,學生的這種感知仍然比較模糊。這時,教師可再引導學生了解張祜的《題金陵渡》,把兩首詩作比較,學生便容易發現,兩位詩人采用了相同的寫法,表達了同樣的感情,雖然兩首詩描寫的時間、地點、環境都不相同,但因兩位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他們會有相同的感受。
三、豐滿文本,空白處拓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文字是一種符號,文字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包含了許多方面的“不確定”與“空白”。所謂空白,就是文本中作者沒有寫出來或是沒有明確寫出來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蘊空間。每一個文本,都包含無數的未定之處——空白。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抓住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點展開拓展,進行訓練,促進學生感悟。這種“空白”令人遐想,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點展開拓展閱讀,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讓文本在學生的面前豐滿起來,又能引發學生共鳴,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以本為本,課后延伸拓展
“大語文”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圓形的完整結構,學完了課文并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又一個開端。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語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節選、縮寫。以此為契機,所以,即將學完一篇課文,而學生意猶未盡時,教師要針對性地向其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閱讀向課外、課后延伸,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課外的世界更精彩,如學完安徒生的《丑小鴨》,學生了解安徒生是丹麥童話作家,知道他創作了許多的童話故事,激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從而拓展出《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教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讓學生知道李白遠在他鄉對家人和故鄉的思念。了解他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游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借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引出他還曾到過我們天臺山,為我們天臺的山山水水淋漓揮灑,寫下了被世世代代所傳誦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你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可以背一背,抄一抄。這樣的拓展為學生架設了閱讀橋梁,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文本的拓展不是時尚點綴,我們不能為拓展而拓展,為搜集而搜集。與所有的教學研究一樣,拓展閱讀的實踐研究同樣應該避免盲目性、隨意性,要講求有序、適度、高效。語文課堂拓展要以“有效”為第一追求。要達到有效,就需要教師從語文教學的本質出發,根據文本教學的需要,精心篩選拓展內容,悉心挑選拓展形式,適度控制拓展容量,準確把握拓展時機,把拓展融入文本教學的環節中來,成為文本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拓展才能漸入佳境。
【參考文獻】
[1]魏英魁.如何從教材向課外拓展[J].初中語文教學2007(總第302期).
[2]鄭冬梅.利用教材,拓展寫話訓練[J].教學月刊(初中版),2007(2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