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李衛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萬年礦 河北省 056302
摘要:本文主要從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煤礦地質測量在煤礦生產中的作用、我國煤炭地質探測在安全生產中的幾種技術、地質探測技術在安全生產中應用的展望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煤礦地質探測;安全生產;作用
前言
地質探測工作是煤礦開采的前提,本文就煤礦地質探測技術在安全生產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近年來,我國煤礦的安全生產工作發展態勢較好,但是,一些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煤礦數量多,整體安全水平低,違法違規組織生產現象嚴重。
目前中國小煤礦的數量依舊數量眾多,小煤礦安全保證條件差,亂采亂挖現象嚴重,置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利益于不顧,經常為了追求利潤,不惜拼人力、搞人海戰術,無設計或不按設計施工作業,在局部區域內布置過多采掘工作面,導致井下一個班的作業人員高達數百人。由于生產組織集中,導致事故范圍擴大,傷亡慘重。
2.基礎工作薄弱,安全投入不足,不能保障
最基本的安全生產條件。煤礦礦井的壽命多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建井初期,礦井的生產系統還是比較好的,但是隨著開采深度加大,范圍延伸擴展,瓦斯涌出量增多,危險程度急劇增長,原有的礦井生產系統就難以適應要求,而又沒有可能自籌資金來改建生產系統,很多煤礦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有的煤礦至今一直使用民國時期、解放初期的安全裝備,裝備差,抗災能力差,所以不產生事故則已,一旦發生事故往往就是大事故。
3.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
有些礦井還沒有真正建立和落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的職責不能全面落實,“誰辦礦、誰管礦、誰收益、誰負責安全”的辦礦原則沒有根本理順。一些國有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重生產、輕安全,向煤礦下達的產量、掘進進尺等指標越來越高,在這種考核指標的壓力下,導致礦井負責人盲目追求產量和利潤。一些國有重點煤礦干部責任心不強,作風漂浮,不嚴格執行領導干部下井帶班制度,各種責任制和規章制度沒有真正落實下去。
4.技術管理薄弱,職工安全意識差。
由于煤炭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線有經驗的工人流失嚴重,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又不愿到企業工作,企業人才嚴重缺乏;一些煤礦不繪制采掘工程平面圖和通風系統圖,采區和采掘工作面無設計,不編制采掘作業計劃和作業規程,有的煤礦不按設計施工作業。
二、煤礦地質測量在煤礦生產中的作用
1.地質測量提高煤礦日常安全生產
保障煤礦生產安全。生產安全是煤礦生產的前提,而地質測量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在煤礦開采的設計、施工和生產的過程中,地質測量工作的地位不能忽視。在煤礦開采前必須按照《礦井地質規程》的相關要求辦理手續。接到地質人員的分析報告和水文地質條件預測后,方可對煤礦井的開采和設計進行工作。
2.地質測量提高技術生產安全
煤礦區所處地質環境不一樣,礦山開采的煤層與規模規模也不一樣。同時地面的巖性質量不同。所以,地質測量能測出煤礦山環境地質的問題。能根據地質測量工作的差異性設計煤礦開采規劃。
嚴格按照《礦井地質規程》的要求,提交地質說明書。地質人員利用地質測量技術對煤礦區域進行正確的地質預測預報,這些測量的基礎資料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材料。
地測部門利用地質測量技術對每個掘進面進行編錄、整理。有問題時要和工程師共同分析、研究對相關問題進行妥善處理。地質測量要結合工作面的地質狀況,預報未開拓區的地質變化,一季度一測,準時上報。
地質測量為地質資料的綜合分析提供真實的資料。特別在斷層和褶皺形態方面,地質測量為掌握地下和工作面的地質變化規律提供有力證據。同時也為說明書的準確程度做出評價。地質測定對煤層沖刷及其他原因有很多的幫助,測量后的煤厚、儲量大小,為生產銜接提供參考。地質測量為導線布設,提供了確切的資料。
3.地質測量是煤礦日常性工作
煤礦地質測量日常性工作一般為采集井下的原始資料和指導煤礦生產工作。煤礦地質測量工作質量關系著煤礦的安全生產和煤礦開采經濟效益。煤礦生產會遇到斷層等地質構造,使煤層斷失。需要地質人員判明斷失煤的距離。這時候地質測量技術很重要,為地質測量人員提供準確的預測方向。
三、我國煤炭地質探測在安全生產中的幾種技術
目前,我國采用的煤炭地質勘探技術主要有:(1)高分辨地震勘探技術。采用這種技術可圈定與查明煤層斷層落差、分叉、合并區以及巖漿巖等,并能有效分析這些因素對煤層可采集陷落柱的分布與影響范圍,有利于對煤層發育帶進行劃分。(2)測井勘探技術。該技術可以勘探煤炭的穩定性、深度和厚度,還能對煤層的力學性質、水量、泥沙、炭灰水等進行分析。測井勘探技術主要采用水文測井、煤層氣測井等技術,以核、聲、電等物理參數為依據進行勘測,具有非常高的準確性,可精確到煤層的0.1m。(3)利用地質雷達、重磁電等技術勘探地質。該技術可在煤炭、地下水與石油地質勘探中廣泛采用。(4)利用遙感技術勘探地質。遙感是一種遠距離探測技術,主要結合計算機和衛星定位,通過傳感器、遙感器等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探測物體的電磁波輻射、反射、散射特性,獲取電磁波信息,從而對物體的性質、特征以及狀態進行分析。在煤炭地質勘探中,通過航空、航天、地面等遙感測試技術,對煤層中的煤炭資源進行探測,可判斷煤炭資源質量。
四、地質探測技術在安全生產中應用的展望
1.煤礦安全高效開采地質保障系統的研究
煤礦地質安全保障系統其內涵為:采取以地質構造量化預測評價為先導,井下物探、鉆探相配套的工作面超前綜合探測的技術途徑。地質安全保障系統包括兩大主題,即生產地質保障和安全地質保障。具體就是說:一是準確地查明采區乃至工作面的開采地質條件,特別是采區和工作面內隱伏構造及頂底板條件,以保障綜采工作面的順利展開;二是有效預測和防治諸如煤與瓦斯突出、突水等礦井地質災害,以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
2.井下探測技術的應用
井下探測技術的推廣應用、總結提高,促進了礦井地質學科的技術進步。當前主要應用的技術:無線電波坑道透視技術、瑞利波探測技術、地質雷達探測技術、井下直流電法探測技術、槽波地震探測技術、CT探測技術等等。
3.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
計算機的應用得到普及,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礦井地質工作中計算機的應用有了較大的進展。在資料的管理、物探數據及圖象的處理、動態的監測等方面都得到了應用。
3.GIS在礦區的應用
GIS是以采集、計算、存儲、分析、管理和應用一切與空間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礦區的GIS可以將所有礦山測量的信息包含進去,經過數據處理,為礦區的生產管理、數據檢索、環境保護、事故處理和規劃開發等提供決策依據。將圖形數據和非圖形數據統一處理,直接為煤礦生產服務
4.煤礦地質災害的研究
煤礦地質災害包括地面塌陷、井筒變型、軟巖巷道變形破壞、突水淹井事故、煤巖瓦斯突出等,深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對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發生、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結束語
只有加強對煤礦地質探測技術的研究,才能更好的保障煤礦的整體質量,更好的生產的安全性,也是我國以人為本基本國策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彭海輝.煤礦地質探測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J].科學與財富.2013(3):166-168.
[2]王朝.煤礦地質探測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2012(3):16-18.
[3]高潔.煤礦地質探測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3(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