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蒙
沒有十全十美的課文,有的課文會出現爭議點,有的課文甚至難免有明顯的缺陷。怎么辦?我的觀點是:可能有不好的“文章”,但沒有不好的“課文”。因為課文僅僅是教師的“工具”而已,只要教師有慧眼、有慧心,“問題課文”往往更具學習的價值。
因為,“錯誤”本身就是教學資源,“用錯”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佳徑。現舉例說明。
激發學生的語言敏感
案例:《松樹金龜子》教學片段
師:好了,現在我們進入課文挑戰學習——
[投影展示]
中級挑戰
松樹金龜子長得儀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閃著金屬的光澤,上面還點綴著一些白色斑點,顯得既樸素又高雅。我抓住機會跟蹤它們,觀察它們。雄蟲滿懷激情地展開觸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復向停有雌蟲的樹枝飛去,它們的黑色身影掠過夕陽的最后一抹余暉,飛飛停停,左右盤旋。
師:昨晚啊,法布爾托夢給王老師(眾笑),他老人家生氣了。法布爾不滿意中國人對他作品的翻譯呢。他說,連標點符號都有問題。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這兩段文字,都有標點符號用得不太恰當的地方,請指出來改正。
(生思考)
生:第一句的“儀表堂堂”之后應該打句號,因為它是一個總起句。
師:真敏銳!除了句號,還可以用什么標點符號?
生:也可以用冒號,表示解釋說明。
師:活學活用,好!
生:第二句“飛去”的后邊也應該用句號。這個句子在這個地方已經完整結束了!
師:為大家喝彩!挑戰沒有難倒大家。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一目了然的問題,為啥編者就沒有注意到呢?大家看,幾乎每一篇課文我們都有質疑性閱讀的內容,認真學習課文、但不迷信課文的態度非常珍貴。繼續……
[案例自評]
語言訓練的抓手在哪里?與其辛辛苦苦地講語法標點知識,不如滲透在日常的教學中。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無痕的訓練和強化最受學生歡迎。
訓練掌控全篇的能力
案例:《國寶——大熊貓》教學片段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的學習已經是高級挑戰的境界了。質疑精神是最高貴的學習精神。接下來的挑戰也和質疑有關。
[投影展示]
闖關:課文體檢
請重點體檢第六段,它在文中的位置是最佳位置嗎?
(生讀書思考討論)
生:我認為第六段講的是熊貓外形的問題,第四段講的也是外形的問題,完全可以把這兩段合并。
生:我的意見也是這樣。第四段第一句是一個總起句,說大熊貓人見人愛。然后把六自然段移過來,寫它的長相人見人愛,接著寫它的姿態人見人愛。這樣更緊湊也更嚴謹。
師:看來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好!老師也替作者感謝大家了。看來,其實課文的問題也很多,我們要敬課文但完全不必畏課文。挑戰課文挑戰作者很有意思不是?獎勵大家積極思考的態度,來,最后我們來點兒課后休閑……
[案例自評]
從標點、字詞等語言細節到段落篇章結構,教學生俯瞰全篇把控全局。化“疑”為“用”,不亦樂乎!
突破課文難點
案例:《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人教版)教學片段
生(高高舉手):老師,我發現課文中的插圖不太好。
師:你說說。
生:一是詩人窗前的花木太繁盛,沒有“風住塵香花已盡”的凄涼感覺。二是圖中畫了一鉤彎月,這就表明是晚上了,而詩中不應該是晚上。
生:是晚上,不是說“日晚”嘛。
生:“日晚”不是晚上,如果是晚上,那李清照不梳頭就很正常了,誰晚上還梳頭啊!
生:對,都晚上了,李清照怎么會想到去泛舟呢?
師:有道理,古代女子有夜生活的很少。(眾笑)
生:“日晚”是日頭很高的時候,可能是要到中午了,她都還不想梳頭,可見心情非常郁悶!
生:這是因為李清照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了,她已經習慣了,她怎么可能比還在盼望丈夫回來的女子更愁呢?
生:我不同意。確實李清照是已經絕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絕望,我認為已經絕望比正在絕望更愁。(生鼓掌)
生:可是《望江南》中的女子稀里糊涂經受的是希望的煎熬,而李清照已經是心如死灰,我認為這比前一種煎熬更痛苦。
(學生爭論不休)
[案例點評]
這個片段里學生的學習可謂主動和創新,用“活”了教材,用“足”了教材。這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全賴教材“缺陷”所賜。
“用錯”是一種胸懷和氣度。審慎地對待課文,辯證地引導探究,靈動地設計環節,努力化“險”為“夷”、變“廢”為“寶”,培養挑戰權威的質疑態度,涵養獨立自由但又寬容平和的公民情懷,都在“用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