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之
【摘要】本文通過案例分析,嘗試探索以某種情境為主線一貫到底且綜合運用多種情境,并采用故事式教學方式的地理情境教學。
【關鍵詞】地理情境教學 一貫到底 故事式教學方式
【導入】展示動畫人物阿凡提的圖片,提問:大家認識他嗎?知道他的家鄉在哪里嗎?(學生:新疆)
教師:我們今天就隨著阿凡提的腳步去新疆轉一轉,讓我們出發吧!
【新課】課件中阿凡提的聲音出現——很抱歉,想跟我到新疆?必須闖過六關!(出人意料,阿凡提出難題,意味著整節課都處于闖關中,激起學生興趣。)
教師展示闖關規則:闖關過程中獲得小紅旗數量較多的同學將當選為“闖關小明星!這些同學還將獲得新疆特產哦!(注:課前已經把小紅旗放到每個學習小組組長的座位上,回答問題正確的同學即可拿一面小紅旗)咱們闖一闖?(引出第一關)
【第一關】回答新疆的概況——地理位置、面積(地位)、民族和新疆的地形特點
過渡:展示西游記中火焰山一集的圖片,問火焰山的位置,由此導出新疆的氣候特點——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第二關】阿凡提面對亞洲地形圖中的新疆在深思……他在想什么呢?——阿凡提的質疑(聲音):“為什么偏偏我的故鄉氣候如此干旱?”引出新疆氣候干旱的原因
新疆氣候干旱,哪種景觀比較多呢?——荒漠
阿凡提盯著“新疆的荒漠及周圍環境圖”深思……又在想什么呢?——阿凡提深思(聲音):“新疆如此干旱,我能住在哪呢?”(引導學生讀“新疆的荒漠及周圍環境圖”,并給學生四維空間,學生搶答完成。得出:居住在綠洲)
綠洲的水源來自于哪里?(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綠洲又分布在哪里?(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沿河地區)沙漠呢?(盆地內部,如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阿凡提發愁:“我現在在和田,這里有好多美玉,我想帶一些給阿克蘇的朋友,可惜路程太遠了……”引出課本的活動題。
知道我的家鄉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荒漠化嗎?那我們在生產、生活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綠洲邊緣地區,應該合理利用水資源)哪有該如何利用水資源呢?
展示兩幅圖片:噴灌和大水漫灌,提問那種灌溉方式更適合新疆?為什么?(噴灌更適合,因氣候干旱、蒸發量大,不適合大水漫灌。)
【第三關】展示阿凡提生氣的圖片,為什么生這么大氣?——阿凡提的聲音:“有些外地人說我的故鄉不好,說我們新疆由于氣候干旱而不能種莊稼,還說我們連飯都吃不上,豈有此理?!”——外地人的想法對嗎?
由此引出新疆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以及克服不利條件的措施,順利得出新疆的綠洲灌溉農業。
接下來通過展示新疆的主要糧食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的圖片,學生思考為什么新疆的棉花優質、瓜果甜、顏色鮮艷等,此處引出新疆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第四關】阿凡提的苦惱:阿凡提的葡萄園豐收在望,但令人不解的是,他的臉上沒有一點笑容,反而愁容滿面,原來,他是在為以下問題煩惱:市場信息不靈通、競爭壓力大等。
學生出謀劃策幫阿凡提解決煩惱
【第五關】大獎等你拿,最后一關啦!(說話同時把新疆特產舉起出示)
有哪位同學能夠幫老師貫穿一下這節課我們所闖前四關的內容?(引出第五關)
第五關:以填空題的模式,總結本課主要內容
教師組織教學:五關已經全部通過,老師相信咱們的闖關小明星也已經誕生了,數一數你手中所獲得的小紅旗吧(選出前六名,頒發新疆特產,整個過程伴隨輕松的音樂。)
教師總結:五關已經全部通過,小明星們也已經拿到了獎品,現在我們就隨著阿凡提的腳步一起到新疆轉一轉吧(伴隨《新疆好》的歌聲,播放新疆的特色圖片,觀賞新疆,課程進入尾聲)。
這節課教師綜合運用了各種情境,教學設計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整節課都處在活動情境中,以活動情境為主線一貫到底。各種情境的營造如上所示,多媒體情境中的阿凡提的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教師設置的語言情境。整節課如同一個故事一樣一氣呵成,環環相扣,過渡自然,通過豐富多彩的多媒體畫面和阿凡提與學生的互動等,增添了課堂趣味,使授課內容形象生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競爭的學習氛圍,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正確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