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摘要】指導學生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是比訓斥、責罵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尤其對在人生的關鍵階段的高中生來說,更需要教育者以對學生,對家長,對祖國的未來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發自內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愛,才會更有感召力地使學生醒悟,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本文旨在通過一個典型案例指出中學生中存在的盲目攀比心理,針對這一現象,淺談作為教育者應如何對之進行心理教育。
【關鍵詞】盲目攀比 心理健康 教育轉化
由于中學生涉世不深,對生活沒有更深刻的了解,父母又有著“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思想,使孩子成為了家庭的“晴雨表”。在集體生活中,中學生出現了盲目攀比的心理,這樣也給他們帶來了負面影響。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逐步形成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導向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他們很容易誤入歧途,學生李某就是個典型。
最近,李某越來越沉默寡言,不愿意與同學交往,行動相對緩慢,學習成績也有所下滑。家訪時與李某家長交談過程中了解到,父親為某企業的工人,母親是搞個體的,文化水平不太高,在社會上也沒有很豐富的社會關系,經濟收入還可以,但對孩子要求嚴格,不給他多余的零花錢,他在家里學習時經常是拿著書發呆。
學生在家里的表現與在學校的表現相似,所以我返回學校,注意細心觀察李某的日常生活狀況,并多次找他傾心交談,經過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真誠交流,他慢慢地坦露了自己的想法,原來他感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的同學,沒有他們那么多的零花錢,每次放假回家,家長也沒有自家車來接他,他也曾自我安慰地說學習上比他們強就行,但前階段的幾次考試又不理想,他覺得學習上的安慰也沒有了,他更加注意自己和別的同學的不同了,他們隨口就談的港臺明星他竟一無所知,連05年炒得很火的“超女”冠軍李宇春他也不知是何許人也,他夢寐以求的手機也沒有。所以他更加心理不平衡了,致使他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做任何事情都無精打采。
由于家庭原因引起的自卑心理,至使成績下滑對學習又失去信心。作為教師,我沒有直接去評判李某的對錯,而是想辦法讓他把內心不平的結給解開。交談中,我有意問李某“內外因辨證關系原理”的內容,他馬上背出來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適時地鼓勵他,知識掌握得不錯很了不起的,這一點并不比別人差。接著我問“這一原理的方法論是什么?”他又說:“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我說:“很好!”并提醒他要注意將所學的理論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家庭條件的好壞畢竟都是外因,關鍵要靠內因發揮作用。家庭條件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我還向他推薦了《用微笑把痛苦埋葬》這本書,告訴他,這本書中寫道:“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遇到可能改變的現實,我們要向最好處努力;遇到不可能改變的現實,不管讓人多么痛苦不堪,我們都要勇敢地面對,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有時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氣和魄力?!蔽疫€用激將法說道:“你戰勝苦難,它就是財富;若苦難戰勝你,它就是你的屈辱!”這句話剛一出口,他馬上站立起來,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鏗鏘有力的語調說:“老師,我明白了。經過您的教導,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國著名的‘古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知道,歷史上,它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奮斗,為個人的成才而努力。今天,我在求學的環境中也要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立?!贝藭r,我看到了這許多天來李某所沒有出現過的笑容。我也從中體會到了育人的快樂!接著我又補充道:“不要因為沒有手機,沒有車來接送,就認為你比別人差,比別人低。當然如果自覺性強,順境更有利于其成才,但是如果自強不息,逆境同樣可以出人才。家庭條件并不能代表一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些外在的條件我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而創造出來。老師相信你有這樣的能力?!彼孕诺剡B連點頭。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轉化后,李某學習的勁頭明顯地提高了,上課重新又聚精會神地聽課了,并能創造性地思考和解答問題了,學習成績也隨之提高了,與同學的關系也很融洽。老師和同學們都感覺到李某象換了個人似的。
通過對李某的教育轉化工作,我也證實了一句名言:“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钡拇_,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教書又育人的雙重使命,指導他們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比是訓斥、責罵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尤其對于現在的高中生來說,他們既是獨立的個體,又處在“叛逆”的年齡段,象李某這樣存在盲目攀比心理的還大有人在,所以在人生的關鍵階段,更需要教育者以對學生,對家長,對祖國的未來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發自內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愛,才會更有感召力地使學生醒悟,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郭生明.每天學點心理學[M].中國商業出版社.2009.
[2]趙昆.淺析高中美術特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