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枝
【摘要】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憑借其自身的集體性、親和性、口傳性、流變性以及樸素性等特點,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通過一代代達斡爾人流傳至今。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依靠自身特性已經難以滿足傳統音樂的傳承需求。由于生存環境的變化,傳統音樂自身的特性甚至成為了阻礙其傳承與發展的因素。文章通過對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特性的分析,試圖在其新的生存環境下,探索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的新道路。
【關鍵詞】達斡爾族;傳統音樂;音樂特性;音樂傳承
“時光像流水呦,春天又到我家鄉;遼闊的草原披上了呦嫩綠的新裝,呢呀呦那呦……”古老的納汶江水和遼闊的草原養育了驍勇善戰、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達斡爾人民。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中,智慧的達斡爾人民孕育出其獨具特色的漁獵和農耕文化,豐富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寶庫。但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卻痛心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達斡爾族傳統文化正在走向消亡——傳統服飾轉向了節慶活動的藝術舞臺,傳統交通工具(馬匹、勒勒車等)轉向了繪畫和文學,傳統民居轉向了旅游宴飲場所,傳統禮俗轉向了旅游文化平臺。其中,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憑借頑強的生命力仍力圖保持原有的形態,但其自身的特點與生存環境的變化,使之不得不尋求新的傳承與發展途徑。
一.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特性
達斡爾族的傳統音樂按照表演形式可以分為四大類,即山歌小曲類的“扎恩達勒”、吟誦性的民間說唱“烏春”、民間歌舞“魯日格勒”和薩滿宗教儀式中演唱的“雅德根伊諾”。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是達斡爾人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其產生、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點,使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能夠扎根本土,以頑強的生命力代代相傳。
(一)取材的生活性和創作的集體性
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均取材于日常生產生活,是達斡爾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并在世代的傳唱過程中不斷加工、潤色形成。任一首曲目都非某一藝人的杰作,而是融合了集體的構思?!霸鬟_勒”是達斡爾人民在林間采集狩獵、江邊捕魚、騎馬趕車時演唱的歌曲,如《上山砍柴》《農夫打兔》等都是對勞動生活的描述?!棒斎崭窭铡庇伞百惛琛?、“賽舞”和“斗拳”三部分組成,其中“賽舞”和“斗拳”的舞蹈動作有對動物姿態、人民勞動和狩獵動作的模仿,如打斗場面;也有對婦女們日常生活情態的表現,如梳頭、照鏡子等?!把诺赂林Z”是來源于達斡爾人民的原始信仰——薩滿教,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見,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與生產勞動和生活緊密聯系,是達斡爾人民生活的縮影。
(二)演繹的親和性
“所謂‘親和性,就是不生疏,不間隔?!边_斡爾族傳統音樂演繹的“親和性”,除了受本民族人民共同的審美標準、審美習慣和審美情趣影響之外,還與其演繹方式有關。與漢族許多傳統音樂搬進大型舞臺和劇場的演出形式不同,達斡爾族傳統音樂中,除了“雅德根伊諾”要在薩滿儀式的請神、接神、送神的特定場合表演之外,其余三類都是人們在勞動閑暇或茶余飯后娛樂消遣的方式。田間地頭、屋前道旁,只要興致來了,達斡爾人民就會聚在一起,打破表演者與欣賞者的界限,同歌共舞。即使是一人說唱眾人欣賞的“烏春”,也是表演者與欣賞者圍坐在一起,這種沒有距離、沒有間隔的表演形式,更有利于彼此的交流。
(三)傳承的口傳性和流變性
達斡爾族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在達斡爾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口傳心授”的方式占據了重要地位。而對傳統音樂這種本身就對“口傳心授”有一定要求的文化類別來說,它的地位就更加突出,更加無可取代。盡管從清朝開始達斡爾人民開始學習并使用滿、蒙、漢和哈薩克等民族的文字,對沒有民族文字這一缺憾起到了一定的彌補作用,但即使是在網絡和傳媒高度發展的今天, “口傳心授”仍舊是達斡爾族傳統音樂主要的傳承方式?!翱趥餍浴睕Q定了傳承的流變性。在音樂的傳唱過程中,由于傳授者與繼承者雙方在音樂素養、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的不同,在音樂的傳承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音樂的流變。加之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本身的即興性特點,在傳授過程中音樂旋律和節奏等也會隨時發生變化,更加速了音樂的流變。
(四)審美的樸素性
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審美的樸素性主要表現在歌詞簡潔凝練、旋律和結構簡單純樸、情感表達直接質樸等方面。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歌詞來源于現實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通常是運用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平鋪直敘的方式來描述生活和勞動場景或者抒發情感,如《捕魚》《采柳蒿芽》等歌曲。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沒有復雜的層次結構,短小的結構形式最為普遍,其中又以一段體的結構為主。歌曲《農夫打兔》只有兩句八小節,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這首歌曲不僅受到達斡爾人民的喜歡,在其他民族也廣為傳唱,這與歌曲簡短的結構特點有直接關系。用簡單的旋律線條展現純樸的生活情趣、表達單純質樸的情感,充分體現出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樸素性。歌曲《我的心》旋律非常簡單,三句中每一句都落在主音do上,每一句最后兩小節旋律完全相同。這首簡短的歌曲,頗受達斡爾人民的喜愛。
達斡爾族傳統音樂上述特性,使其能夠深深扎根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人民內心情感,在達斡爾族傳統文化諸門類中以頑強的生命力傳承至今。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達斡爾族傳統音樂賴以生存的環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江邊捕魚和林中狩獵的時代已悄然離去,許多歌曲的創作背景不復存在?!恫遏~》《放排》等歌曲中描述的場景只能定格在歌詞當中;民族文字的缺失和音樂的口傳性與流變性,導致音樂在傳承中失去其“本真性”,許多音樂的傳統性已無從考證;在市場經濟和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欣賞水平參差不齊,音樂的“樸素性”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難以得到人們的正確認識、理解和對待;隨著達斡爾族老一輩藝術家的相繼離世,許多“原汁原味”的傳統音樂也已成為絕跡。這些都成為制約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傳承發展的因素。
二.對音樂傳承的設想
面對新環境和新局勢,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和途徑做好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傳承事業,是值是每一位民族文化研究者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大方面拓展音樂傳承的途徑:一是增強傳統音樂在族群內部原生環境中的傳承;二是充分發揮學校藝術教育有意識、有目的、系統并帶有保護性的傳承。
(一)增強傳統音樂在族群內部原生環境中的傳承
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由達斡爾人民共同創作,承載了整個民族的心路歷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必須深深扎根于本民族內部,扎根于人民生活。
1發揮文化宣傳部門的作用,增強民族文化自覺意識
各地文化宣傳部門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應該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通過定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宣傳活動,使達斡爾人民清楚地認識到傳統音樂所蘊含的璀璨文化及價值,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文化自覺意識,調動其文化傳承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據了解,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達斡爾族文化館從2005年以來,已經舉辦了多期“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哈庫麥勒、烏欽傳承人文化班”,積極推動了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傳承發展。
2發揮傳媒的積極作用
近些年來,達斡爾族在這方面做出了相應的嘗試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像《心上人》《忠實的心兒想念你》等一批經過達斡爾族藝術家們藝術加工的曲目,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為對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感興趣的學者提供了基本的音像資料。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還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的作用,在電視臺開辦了“達斡爾民歌跟我學”欄目,邀請知名老藝術家進行傳統民歌的教唱,增強了傳統音樂在民族內部的影響力。
3發揮傳統民俗節日對傳統音樂的傳承作用
達斡爾族傳統民俗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庫木勒”節、斡包節、圣水節等節日中,“扎恩達勒”、“魯日格勒”、“烏欽”等傳統音樂表演形式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氣氛。同時,民俗節日作為傳統音樂一個大型的展演舞臺,已經成為達斡爾族人民傳承傳統音樂文化、外族人民了解其傳統音樂文化的一個窗口。因此,應該繼續發揮傳統民俗節日對傳統音樂的傳承作用,讓人們在節日中充分感受傳統音樂的藝術價值與魅力。
4.打造藝術精品,增強傳統音樂的社會影響力
2009年3月,《穿越千年——神奇的達斡爾》大型文藝演出在北京保利劇院成功上演,精彩的表演和原聲態的藝術形式給2000多名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讓古老的達斡爾族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一現象折射出,在文化現象紛繁交錯的現代社會,悠遠古老的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并沒有失去其自身的藝術魅力,缺少的是一個對外展現其深厚文化內涵的宏大舞臺。打造藝術精品,增強傳統音樂的社會影響力,是時代賦予達斡爾族藝術工作者新的挑戰和歷史使命
(二)充分發揮學校藝術教育有意識、有目的、系統并帶有保護性的傳承
語言和文字是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瓶頸。隨著達斡爾族老人們的離世,掌握達斡爾語的人數日益減少,傳統音樂隨之流失的情況不斷加重。在這種形勢下,學校教育對達斡爾族傳統音樂傳承的功能更加突顯出來。
1保護傳統音樂,首要任務是保護好達斡爾語
達斡爾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從清代以后用滿文、漢文和蒙文書寫文字。近年來,開始用漢語拼音書寫文字。盡管如此,口耳相傳仍舊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傳承方式,而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民族語言的基礎之上。想要保護傳統音樂,首要任務是保護好達斡爾語。在達斡爾族中小學開展達斡爾語課程,廣泛培養達斡爾語繼承人,是傳承傳統音樂的基礎性工作。
2.編寫鄉土教材,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或選用的課程?!蹦炷釥柣谝恍W和第+學已經做出了讓民族音樂進課堂的嘗試。在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地區的達斡爾族中學,也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為達斡爾族學生安排本民族傳統歌曲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充分了解并掌握本民族的音樂藝術。
3.深入高校藝術院系,增設特色課程
達斡爾族作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是我國北方“三少民族”之一,其傳統民族文化應該得到與其他民族平等的重視。2006年“魯日格勒”和“烏欽”已經被國家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眼下,應該借助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之東風,將達斡爾傳統音樂文化推廣到高校藝術院系,為達斡爾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泵褡逍栽綇姷奈幕囆g,越應該極力維護它在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地位。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是整個達斡爾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沒有本民族文字的情況下,對文化傳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音樂文化的絕響,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意味著達斡爾傳統文化的永久性遺失。如何在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中將古老的達斡爾族傳統音樂更好地延續下去,需要我們更深度的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