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久兵 邵國榮
摘 要 當代網絡危機已不可避免的出現在我們面前,它的特點在于網絡新聞無過濾,加大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傳播速度快,反應時間短,影響范圍廣,破壞性大。地方政府在處理網絡危機上的不力或失誤也在某些方面加劇了網絡危機的蔓延。
關鍵詞 網絡危機 特點 政府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網絡危機是現代政府在網絡技術條件下面臨的一種危機形式。政府負面信息經由網絡的即時、大范圍傳播,引起了社會公眾通過網絡輿論對政府權威的質疑和挑戰。政府對此如果不能采取及時、正確的回應措施,便會降低政府自身在社會公眾中的支持度和認同感,從而引發政府形象危機。在看到網絡危機的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網絡危機是一柄雙刃劍,它有可能對政府形象造成極大的傷害,也有可能成為政府公信力和形象提升的契機。
1網絡危機傳播的內涵
從修辭學上來看,“網絡危機傳播”有“網絡的危機傳播”與“網絡危機的傳播”這兩種解釋。網絡的危機傳播可以簡化理解為危機基于網絡的傳播。網絡危機的傳播在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概念表述。多數學者都認為網絡危機涵蓋在危機的概念之中,是在網絡上所孕育萌發的危機或是通過網絡傳播使的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的情況。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每一個公民意見的表達有了新的渠道,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必然帶來一些全新的危機領域。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公民都是參與者。由于網絡是透明的,沒有對信息的過濾機制。這是網絡優勢所在,方便各種意見的表達,形成一個是包容、平等的公共平臺。但是與此同時,尚未有過濾的消息,往往會形成以訛傳訛,信息的準確性會大打折扣。這一不準確的信息會影響每一個參與這一事件的公民,社會影響力不可忽略。網絡事件演變成網絡危機,會對現實社會產生巨大的破壞。
2網絡危機傳播的特點
網絡危機與其他公共危機的不同點在于網絡危機的傳播途徑是網絡,它具有自身的特點:
(1)網絡新聞無過濾,加大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網絡上,虛擬空間給予在現實社會話語權不夠充分的公民高度參與感。每一個公民都有可能在網絡危機尚未形成,僅僅是一個網絡熱點、網絡話題的時候,成為了這一事件傳播、發散的媒介點,信息傳播的速度無可比擬。在公共論壇,如天涯,有這樣一部分的人在充當守門者的角色,即為版主,也可以稱為意見領袖。這樣的人一般具有草根性,由于其發言特點、個性,成為了版主,發表的意見較有代表性,容易得到支持。這實際上是一種人性化的權威,比之傳統媒體的政府新聞審查制度,說服力幾乎可以不計。由于沒有過濾,沒有合理的審查,真實或者虛假消息能夠飛速的傳播到有人的地方。網絡的普及以及公民參與意識的提高大大加強了網絡事件的影響力。在這一過程中,網絡危機形成、傳播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
(2)傳播速度快,反應時間短。網絡等新媒體傳播不同于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的傳播,會受制于地點、時間的限制。地球村給予互聯網信息傳播極大的方便,傳播效率非傳統媒體可以比擬。在這一傳播的過程中,信息傳播的主體不是新聞單位而是每一個網民。每一個公民幾乎能夠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此作出意見的表達。網絡危機的爆發,特別是群體性事件的傳播,給予無論是個人、企業、政府反應的是時間非常短。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錯過黃金的反應時間,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從危機事件剛發生,到危機事件被反應到網絡,再到被迅速傳播。信息的傳播被公民知道時間的縮短對受影響的個人、企業、政府應對危機的緊迫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影響范圍廣,破壞性大。網絡影響的范圍十分廣泛,并且網絡的影響時效性非常強。往往針對一個網絡事件的回應,不僅僅是網絡事件發生的當刻,而在很久之后,類似事件的產生都會提起原來發生過的事件,作為類比和整合。政府的公信力往往不能被正確認識。理性思維已經被大大弱化,盲目跟從、模仿,產生群體性效應并且形成網絡世界的全民大狂歡。網絡危機的可控性大大減弱,破壞性十分巨大。
3地方政府應對網絡危機傳播有待提高
由于網絡危機傳播的及時性、廣泛性,給予政府應對時間及其短暫。地方政府披露信息往往具有滯后性。這種滯后性大大弱化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地方政府進行危機處置程序中,一般的操作流程是成立工作小組對政府本身負責處理事件本身及后續跟進。地方政府一般由黨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的記者采訪會進行采訪。但是采訪的成稿并不能馬上發出,而是要上報。上級有關部門會根據這一事件的性質、影響,加以綜合考慮進行審稿,決定是否可以刊發。這一地方政府處理危機的程序大大分離了新聞報道和處理危機事件本身。政府在處理網絡危機的問題上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相關舉措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魯遠,徐杰等.科學應對網絡危機提升政府形象[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0(4):58.
[2] 李粼瑋.關于網絡危機傳播模式的建構[J].中國傳媒科技,2012(2):69.
[3] 董媛媛.從“郭美美事件”看網絡危機傳播的“文化折扣”現象[J].新聞界,2012(5).
[4] 張媛.危機傳播中的網絡輿論監督特點探析[J].新聞窗,2013(1).
[5] 楊軍.危機傳播中意見領袖與政府博弈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3(2).
[6] 遲準,王昌偉等.網絡危機信息傳播仿真研究——基于政府干預的傳播[J].情報雜志,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