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嬌
摘 要:現今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提出,迫切要求初中化學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同時加強自身的培訓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努力營造和諧輕松的化學實驗課,教師作為指導者,把舞臺交給學生自己,使學生愛上做實驗。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成為廣大教師必須面對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創設良好問題情境、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適當開展課外實驗這三方面對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進行說明和闡述。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造性思維;生活化
生動的、直觀的化學實驗為我們呆板無趣的初中化學課堂增添活力和樂趣,可以激發人們探索化學奧秘的好奇心。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有效教學途徑,因此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化學教師都不容忽視的教學目標。
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經歷出發,對初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一番詳細的研究和探討,旨在為廣大同仁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問題上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一、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把演示實驗轉化為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化學課堂中,教學實驗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僅是實驗的參觀者,一切實驗活動都是教師在做、在講解,學生無法親身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直接參與的機會,這種傳統、滯后的實驗教學模式帶來的常常是低效和無效的實驗效果,而且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為了增強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為了符合現行新課程對學生“創造性地學”這一標準要求,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我們應將演示實驗變為探究實驗,讓學生成為進行試驗操作的主體,并使學生通過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使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提高。我認為,創設良好問題情境是使演示實驗變為探究實驗的有效途徑,因為維也納著名科學家鮑波爾曾言:“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而且,初中階段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喜歡追本溯源的心理,所以,我們可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創造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處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造性思維。
比如,在做中和反應實驗“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我讓學生作為實驗主要操作者,我則在一旁給予指導和幫助,實驗過程中,意外看到氣泡產生,于是,我抓住這一現象問學生:“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怎么會有氣泡產生?是不是你們拿錯藥品了?還是氫氧化鈉變質了?”學生經過檢查核對,確定藥品沒拿錯,然后,我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繼續試驗來對“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和驗證,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提出了各種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驗證了這一猜想是正確的。而后,我又繼續提出了問題“那么,氫氧化鈉溶液到底是一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了?”這樣,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會繼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二、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對實驗的感性認識
傳統實驗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實驗環境、實驗條件等的限制,經常會有學生對實驗過程觀察不清晰、實驗效果不明顯等情況發生,因而導致化學實驗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教學作用和價值。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始廣泛出現在各學科的教學舞臺上,并對各科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即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像兼備的教學特點,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對于化學實驗而言,它可以將抽象的實驗概念、不易觀察清楚的實驗現象等以生動、直觀、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利于優化實驗過程,增強學生對實驗的感性認識,同時因為多媒體技術提供了強大的視覺分享功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從而增強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講有關“濃硫酸的性質”內容時,怎樣稀釋濃硫酸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果只是運用口頭語言進行直白、空洞的說教,對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學生來說,恐怕對稀釋濃硫酸的步驟無法有清晰、深入的認識與了解,這時,我們就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這個實驗具體步驟的視頻:將濃硫酸滴入水中,稀釋以后產生了大量的熱,酸液到處飛濺。這樣,我們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一方面使學生對稀釋濃硫酸這一實驗的正確操作有了正確、深入的認識,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則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使學生在以后的實驗學習中以飽滿的情緒和熱情投入。
三、適當開展課外實驗,實現實驗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課內實驗固然重要,課外實驗也必不可少,一定的課外實驗,是對化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補充和拓展,是課堂化學理論和學生實驗內容相結合的產物,它無論是對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還是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除了課堂實驗,我們還應將試驗場所由課內轉移到課外,并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出發,去尋找實驗資源,實現實驗教學的生活化,拉近學生與實驗的距離,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實驗來感受到,原來化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并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如此,我們便得到了事半功倍的實驗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了“氧化還原”知識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家庭小實驗:回家后,用榨汁機將一個青蘋果榨成汁,觀察汁液的顏色,放置幾分鐘后,再次觀察汁液的顏色,然后放入一些維生素C藥片的藥沫,進行攪拌和溶解,然后觀察汁液的顏色變化。這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而且操作簡單、方便的趣味小實驗,立即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第二天來到學校之后,我問他們有關這個實驗的結果時,他們興奮得答道:“把青蘋果榨成汁后顏色是淺綠色的,放置一段時間后,就變成了深黃色”“但是放入維生素C的藥沫后,汁液的顏色又從深黃色變成原來的淺綠色啦!”……聽完學生的回答后,我和同學一起分析了這個實驗的原理,以此鞏固和加強學生對氧化還原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這樣形式靈活且趣味性強的課外小實驗,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對化學問題探究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又比如,我們可讓學生回家后觀察家里菜刀、鐵鍋等表面上的銹斑,思考使用什么樣的化學方法進行去除;也可根據個人愛好和興趣,自制一些趣味小實驗,如洗潔精、肥皂的制作等等。這樣,我們在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同時,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我們不可好高騖遠,想著靠一朝一夕之功就將其完成。我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對存在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進行及時的完善和改進,然后尋找到真正適合學生而且能為學生所接受的實驗教學策略,從而使我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進行。
參考文獻:
[1]霍秀敏.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5).
[2]曹莉.初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6).
[3]劉琴.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