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宇
學困生就是指智力正常但其學習成績較之于同年級學生明顯偏低,不能達到預期學習目標的學生,也就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表面上,學困生對教師敬而遠之,其實,他們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教師要重視師生情感的溝通,多接觸、多了解、多關心學困生。教師只有從育人的角度出發,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用心去感化他們,才能取得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成功。在這里,我想以化學這門學科為例談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設計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激發學困生的求知欲,要以實驗作為突破口。為此我在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家庭實驗上花了不少的功夫。例如:在上第一節化學課時,我先避開書本,做了幾個趣味實驗“一封密信”“變色花”“魔棒點燈”,學生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再如講電解水時,讓學生做“氫氣和氧氣混合吹肥皂泡點燃爆炸”;講了有機物的知識后,指導學生去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與假等等。“學困生”雖然成績較差,但是出于好奇心,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是感興趣的。而且趣味實驗會轉化為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引導他們進一步去探究其化學原理。在化學實驗的熏陶下,學困生會逐漸喜歡并想學化學,成績自然就會有所提高。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學困生在班內經常受同學與教師的歧視,在家中受到家長的批評,導致自卑感較強,所以他們常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師對學困生更應關注,主動關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請學困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哪怕回答結果與問題不著邊際,也要耐心地聽取,明確指出錯的地方,善言鼓勵他們;如答案是對的,要及時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教學能緊緊圍繞學困生。課后常常找他們促膝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幫助他們,打動他們。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樹立學好化學的自信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失敗的經歷不計其數,加上家長經常性的指責,致使自信心喪失。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盡量多去鼓勵學困生,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制定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感到教師在無時無刻的關注著他們的存在。要善于捕捉他們在學習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及時地表揚他們,讓他們每天都有收獲,感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在化學教學中,只要我們去發現,去認真換位思考,及時表揚、鼓勵學困生,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才會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會樹立學好化學的自信。
四、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素材——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與其它學科相比,化學研究的內容更貼近生活,生活中有無數的素材,它們就像調味料,能讓課堂這道菜有滋有味。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動畫、視頻把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實際聯系起來,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要求學困生仔細地觀察、發現、分析生活現象中呈現的化學問題,讓化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接受起來也更加容易。如此一來,學困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就提高了,聽課的精神更加集中,學習效果也會增強。
五、組建以優帶差的合作小組——提高學習的效率
學困生的進步,單憑教師的教學講解和輔導是有限的,組建以優帶差的合作小組來帶動差生的學習。教師首先布置學習任務,確立學習目標,告訴他們合作時應該如何理解、如何記憶、如何思考以及合作的方法、各自的分工,然后小組相互討論,促進彼此對教材的理解,努力學習,教師只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督促和鼓勵。在這個過程中,學困生能在優秀學生的幫助下,堅持完成作業,逐步彌補知識的缺陷。
六、利用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構建有效的家校紐帶
轉化學困生是一項充滿智慧與挑戰的工作,僅憑教師的一人之力難以完成。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學生起主導作用的學校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這兩個教育者之間的紐帶就是教師。教師與學困生家長的聯系應經常化,一方面及時把學困生的進步轉達給家長;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及時掌握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情況,把學生在校期間的不良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及時發現問題,聯手協同解決。家長與學校經常交流,不斷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共同促進學生進步,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學困生,教師應該傾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關愛和教育,因為教師對他們微微的一笑、信任的點頭、愛撫的一摸都是“師愛”情感的流露,都會激起他們無窮的動力,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從喜歡教師到喜歡教師上的化學課。教師堅持對學困生“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備”,在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的同時,指明他們努力的方向,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贊賞,點燃他們希望的火花,朝更高的學習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