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高校腐敗案件頻發。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官員的理想信念不堅定,導致自我迷失;其次是權利結構不科學,在權利實施過程中容易滋生腐敗,而監督機關置于被監督者的控制之下,淪為擺設;此外,腐敗的隱秘性和敏感性也增加了反腐難度。遏制高校貪腐,制度建設是關鍵。要深入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創新管理制度,推動信息公開,同時要加強內部控制,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
關鍵詞 高校 反腐 制度建設
作者簡介:馬傳浩,南京曉莊學院。
中圖分類號:D630.9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153-02
教育承載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教育的健康發展是提升國家、民族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教師是學校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韓愈將教師視為社會道德的楷模,“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見,教師的道德狀況、高校的內涵發展是社會文明的標尺,優良的教風、學風、校風關系高等教育的質量。“師德”作為老師的基礎品質。
近年來,隨著高校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辦學資源不斷增加,投資主體日益多元。高校教學經費來源已從過去的單一渠道轉化為多渠道、多方位的籌資。高校開始頻繁參與市場經濟,基建規模逐漸擴大,且在工程建設、設備物資采購、招生錄取等方面擁有的自主權越來越大。這些誘因導致高校腐敗案件頻發,一些干部利用教育資源調配權、審批權、監督權等權力謀求私利,招生錄取、基建項目、物資采購、財務管理、科研經費、校辦企業、學術誠信“七大關口”等重點部位違紀違法問題呈多發態勢,高校反腐倡廉建設與中央的要求、群眾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形勢依然嚴峻。教育系統出現腐敗現象,敗壞教師形象,降低教育質量、效果,更嚴重腐蝕教育事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加強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設,需要從源頭防治腐敗的發生。
反腐高壓態勢沒能根治教育系統的腐敗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人的理想信念動搖,理想信念是指人們向往、追求和奮斗的根本目標,是人們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個人進行各種行為的支撐和動力。對一個人來說,沒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就會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迷失自我。“貪如火,不遏則焚;欲如水,不遏則溺。”貪念聚沙成塔,后果不言而喻。《解人頤》中,對人的欲望的描述入木三分:“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栓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當了縣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其次,權力結構不科學。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 根據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腐敗是公職人員濫用公共權力以謀取私人的利益。腐敗產生在權力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勛爵(1832-1902):“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leads to absolute corruption”(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有的把權力私有化,認為手中的權力是自己奮斗得來,必須為自己服務;有的把權力商品化,認為權與利、色等可以交換。監督的前提是合理分權,然而在現行體制下,監督機關常常置于被監督者的控制之下,甚至依附于被監督者。公共權力和制約、監督公共權力的力量不對稱,權力過于集中。
其三,信息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原義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腐敗具有隱秘性、敏感性,以致腐敗者和反腐敗機構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對稱,也就是說,腐敗分子在信息掌握方面占有優勢,給反腐倡廉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美國學者邁阿密認為:“清除腐敗不能僅僅是挑出了一個個爛蘋果,而更應該檢查放置蘋果的筐子。”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反腐敗要堅持標本兼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次全會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些都顯示中央以制度反腐作為治理腐敗的根本之道。遏制腐敗,應該著眼于制度的完善,從制度的設計、建設、執行上杜絕權力濫用,填補腐敗風險的漏洞,孕育權責一致、相互制約的權力結構,從根本上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權力運行機制。
一、深入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動各項任務扎實落實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指各級黨委(黨組)、政府(行政)及其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應當承擔責任的制度。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主體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各級黨政領導班子中的正職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新時期推動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根本性制度,是黨風廉政法規制度體系的重要基礎。這項制度的執行落實直接影響高校各項工作又好又快效果的推進。因此,要圍繞責任制落實情況建立相關配套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設納入領導班子、黨員干部的目標管理考核中,明確責任要求,依據《貫徹<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實施辦法》的要求,建立“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機制,完善規章制度,嚴格責任考核,強化責任追究,形成黨員干部自覺履職、部門單位重視落實的廉政氛圍。
二、以人為本,創新管理制度
圍繞“一切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的根本任務,從學校大局、事業發展的整體出發,創新管理理念,推動管理制度的完善。健全和完善首問負責制、學校制度制、聯系基層制度等,扎實推進作風建設;通過立、改、廢、釋,制定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抓好頂層設計,從學習大局、學校事業發展的整體考慮,推進管理重心下移與時俱進,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科學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使辦事、管理、服務更加高效、有序、優質。
三、推動信息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缺乏有效的監督是產生腐敗的根本原因,反腐敗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要以公正透明建公信。主要領導干部應積極主動地向各級黨委和紀檢監察部門匯報思想動態、履職情況、反腐倡廉等,帶頭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即“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經過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師生參與,廣泛聽取師生意見和建議,讓師生及時了解學校的動向。全面推進黨務公開、校務公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拓寬信息公開渠道,保障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及監督權,讓管理的各項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嚴密內部控制制度,提升內在修養,廉潔自律
蘇軾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腐敗的實質是權力主體的墮落。要遏制腐敗,需要人來踐行完善的制度。任何教育、監督、制度等措施必須內化為信念、信仰,并最終形成行動自覺。東漢太守楊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黃金十斤;宋代包拯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安身立命;明朝政治家于謙以“我帶兩袖清風”拒奉權貴……這些廉政佳話正是我們中華文化中關于廉政的優良傳統。在自媒體時代,公眾人物的一塊手表、一盒香煙、一句雷語甚至一個微笑,都會成為中國網民監督的重要“切入口”。廉潔這個詞,不僅屬于公職人員,也屬于普通公民,在既定環境條件下,需要每個人的自律。只有在工作面前保持一顆責任心,在生活方面保持一顆平常心,在物欲面前保持一顆警覺心,才能達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尚境界。
由于價值觀念的錯誤,往往會導致索取與奉獻的失衡,索取和奉獻是人生的兩種基本狀態,也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基本參數。只講索取而不思奉獻的人,之所以可能陷入腐敗,在于他沒有區分索取的不同性質。索取性質一般說來,有正當索取和不正當索取之分。在不損人利己,不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積極為社會作貢獻的前提下,索取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這種行為就是正當索取,否則就是不正當索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提升內在修養,是廉潔自律的內在保證。
五、敬畏權力,完善監督機制
缺乏監督的權力是腐敗的重要原因。權力是把雙刃劍,既可以催人奮進,也可能誘人腐化墮落。當前,有的領導干部不能正確對待監督,把上級的監督看作是對自己不信任,把班子成員之間的監督看作是與自己過不去,把下級的監督看作是對自己不尊重。其實,監督才會使人清醒、謹慎。“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康德說,有兩樣東西,我們越思考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高校領導干部、教師要時刻銘記自身權力、責任,要真誠歡迎監督,積極構建運行監督機制,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把黨內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與社會監督更好結合,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網格。
“縱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終成滅頂之災;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巔峰。”鞏固高校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的良好成果,從外在剛性制度層面治理腐敗,是保障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政治保證。只有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興清廉師風,不斷提高防腐拒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才能真正做到“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為學校事業發展和黨風廉政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注釋: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42頁.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3頁.
參考文獻:
[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3.
[2]警示教育講稿.河海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李桂圣.反腐倡廉三管齊下.黨政論壇.2007(1).
[4]溫家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求是.2012(8).
[5]邢千里.論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繼續教育研究.2013(1).
[6]周佳.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的理性思考.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