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大中小企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因會計工作在企業中也更加重要。中職院校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但現有的中職院校教育,與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有著很大的差距,在教育教學上仍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理財教育方面,中職院校對學生理財教育不夠重視,忽視了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進行對理財教育方法的探索,以實現會計專業教學的創新,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中職院校 會計專業 理財教育
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大,而在實際工作中,能夠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卻不是很多。這主要是由于各個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方式不同,且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主要是教授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性的教學。會計專業教學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理財教育,如果不增加實踐教學的環節,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勝任崗位工作的需求。
一、中職院校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
1.學生家長缺乏理財教育意識。總是會給孩子零花錢,但卻忽略了對孩子花錢方式的教育。家庭理財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花錢,把錢存起來,讓錢增值,學會賺錢,使得孩子時刻保持理財的意識,培養他們理財的能力。但在大多數家庭中,家長都存在著傳統的觀念,認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加之,孩子們在家里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導致孩子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對父母辛苦掙下的錢,沒有理財的概念,不懂得節儉和儲蓄。而作為家長自身也缺乏這種意識,對孩子亂花錢的行為不予理睬,繼續縱容,不利于孩子對理財教育的培養。
2.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缺乏理財意識,總是盲目地消費。調查顯示,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校園里的生活多是處于雜亂的狀態,特別是花銷上,多數學生對消費沒有正確的觀念,進行盲目消費,甚至是超前消費,在消費的方法上毫無目的性,基本上都是以父母所給的數目為基礎,本著給多少,花多少的思想,花沒了就跟父母要,甚至與同學借錢花,毫無節制。
這種消費行為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學生自身的消費觀念不成熟,缺乏理財意識,因此,多數表現無計劃性的消費。
(1)中職生對金錢觀念缺乏正確的認識大部分中職生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下成長,家庭教育環境使得孩子難以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掙錢的不易,多數不勞而獲,更沒有理財意識。
(2)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的消費水平在提高,導致學生的消費欲望也隨之提升,毫無目的的花錢。學生對花銷從不制定計劃,例如每月吃喝花多少,基本花銷應該控制在多少,最后存起來多少。在這方面,大部分學生花錢都是比較隨意的,每月的花費超出基本的生活水平,這種狀況主要是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偏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3)中職院校的學生消費觀念淡薄,盲目消費,生活結構不合理。在中職院校中,學生用于日常飲食的消費占了其所有花銷的少部分,而大部分消費多是用在娛樂生活和享受方面,例如同學一起聚餐,為自己購買東西,像是品牌衣服、手機、各種零食等,這些外界的誘惑使得學生難以自控,導致胡亂消費。
3.中職院校對理財教育不夠重視。在部分學校中,由于學生自身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理財意識。而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學校對理財教育也不夠重視,忽視了理財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多數中職院校在理財教育方面比較滯后,甚至是沒有開設過理財教育課程。在理財教育教學上,學校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對這方面的意識就更為薄弱。
二、中職院校開展理財教育的對策
中職院校要開展理財教育,首先要針對學生自身特點以及家庭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理財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中職院校實施理財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正確理財意識。理財教育就是對學生金錢的控制,而學校不僅是傳授理財知識,更重要的事讓學生能夠接受理財教育,理解掙錢的不易,從而使他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理財教育上,學校應該更多地幫助學生運用智慧來管理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學校要傳授給學生理財必要的知識與技巧。理財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識,才會孰能生巧。首先,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班會的形式開始理財教育,讓學生明白理財的道理,懂得珍惜,不亂花錢以及儲蓄的重要性。對此,學生在班會上可以展開討論,自我反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其次,在課堂上,應該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理財知識,使得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財活動。學校要開設理財教育的課堂,向學生講授金融知識,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理財的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中職院校對會計專業更為重視,加強了會計專業理財教育。理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應該加強理財教育的實踐性教學,使得學生深入體驗到理財知識的重要性,以適應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