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霞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作為班主任,每天面對的,是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讓這一雙雙眼睛充滿智慧之光?怎樣使這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這不僅需要班主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艱辛與勞苦,但使我更加難以忘懷的,是成功的喜悅以及甘為人師的幸福。所以,筆者結合幾年來自己的工作實際,談一談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體會:
一、營造家的氛圍
1.學唱班歌。“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有福就該同享,有難就要同當,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歌聲把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把家的氛圍營造了起來。
2.生日祝福,鮮花,值日生檔案。在同學過生日的那天,我先代表全班同學向過生日的同學表示問候,然后由班長主持,大家一起給他唱生日歌,讓他感受來自同學的祝福;教室里要保證每天有鮮花,讓自然的美帶給大家好的心情;在后面的黑板報上有一個值日生檔案,讓值日生寫上自己的生日,愛好,最想說的話,讓同學們更多地了解他。
3.圖書角。由每個學生自愿捐書,集中起來構建了一個小小的圖書角,現在已有藏書一百余本。圖書角大大的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也使同學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家”了。
二、創特色班級
特色之一:明確育人的目的,正直,善良,智慧,健康。學會欣賞,學會寬容,學會感激,弘揚正氣。
我認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要讓學生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必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設計并在班里開展了“感恩的心”系列班會活動:忠心給祖國;愛心給社會;誠心給朋友;孝心給父母;信心給自己。
通過這樣的教育,同學們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運動會結束的時候,同學們看到操場上有很多學生活動時留下的廢棄物,就主動要求留下來撿,很多同學都自覺地參加了這次活動,受到了領導的表揚。
特色之二: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
1.規范早讀,午休,自習課的紀律。早讀:一、三、五讀語文,二、四讀英語,由語文和英語課代表負責。午休:分時間段安排學生復習功課,寫作業,休息。由指定的學生負責。這兩個時間段都要求學生必須安安靜靜的上自習,不說話,不下位,開始的時候要求要到位,處理要嚴,等學生養成了好習慣就可以放手讓值日生管理了。
2.力爭在升旗,課間操和學校的各種大型活動中表現突出。在升旗的時候,要求同學們站隊要快、靜、齊、要站的挺、直。要有飽滿的熱情和向上的精神。在做課間操的時候,要求同學們每次都要爭取第一個站好隊,要求動作整齊、標準。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我們都力爭做到最好,同學們心里都有一個信念:我要為集體爭光。
3.狠抓課堂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在課堂上,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知識,也遵守紀律。要求學生要放得開,收得住。要配合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活而不亂。由值日生每天總結當天的紀律情況,評出每天的先進組。
特色之三:注重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最主要的是看它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針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多問,使學生養成善思好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學生主動發問,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落實,教學相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善思好問的習慣。
我班的王同學,雖然學習比較努力,但確實是存在很大困難,面對這樣的學困生,我又如何去深深責備!一次數學測驗之后,他漏洞百出,錯的比對的還多,我讓他對照課本,看看有哪些是教師講過的題錯了,他就乖乖拿出課本和作業本,細心地改正起來,幾分鐘過后,終于改對了,我拍拍他的肩膀,“剛才是照著課本改對的,現在能不能不看課本來默寫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給了他三次默寫的機會,錯字一遍比一遍少,終于默寫對了。以后的默寫他都特別認真,一直沒有喪失信心,一種學習的愿望激勵著他克服困難。付出了緊張和艱苦的努力之后,他所體驗到的成功的快樂是那么誘人!他深深地迷戀于這種美好的體驗,產生了可貴的學習的欲望。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想看到最美的生命的花朵,就不能忽視那些深植在土壤中的細小的根須,沒有這些根須,生命就會凋謝。就學生而言,這些根須就是學習的愿望!對教師而言,就是使這些根、須同樣得到滋養!
開學一個月后,為了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為了給更多同學鍛煉的機會,我們進行了第二次班干部競選,組成了兩套新的班委會,讓他們互相監督,互相學習,輪流執政。在這種氛圍下,班干部的工作很盡心,很認真,很有成效。
我把很多工作交給班干部,讓他們組織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等,這樣,既鍛煉了能力,又樹立了威信。
我們還策劃了很多的活動,如:主題班會、學習競賽、小組競爭、辯論會、籃球比賽、大合唱等等,這些活動,都交給班干部們自己組織安排,既鍛煉了能力,又給班級帶來了活力,還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
特色之四: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
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就沒有感悟,就沒有情感。走進學生,和每一個學生成為朋友,讓他們尊重我,喜歡我,理解我。就像“班歌”里唱的那樣:處處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請你相信這份感情值得感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幾年來,我努力地做到于細微處見真情,真誠地關心學生,熱心地幫助學生。我深信,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真誠的付出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學生更多的愛!感受學生們的心靈之語,便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我班的楊同學自我約束能力差,愛演獨角戲,嚴厲地批評后,看著孩子滿臉的委屈,我是又氣又心疼!一次數學課上,他又熱情地演繹著自己,我悄悄走到他跟前,摸著他的頭,對他說:“老師在等你!”一節課下來,他表現出奇的好!課后,我又表揚了他。事后,他在給我的悄悄話中這樣寫道:“老師,我上課只顧搶話,你不讓我說我還使勁嚷嚷,您今天沒說我,還摸了我的頭,說要等我,我特別高興,我想你一定很喜歡我,老師,我也喜歡你,以后我再也不搶話了。”捧著孩子的一顆心,我久久不能平靜。平日里,學生病了,我會打個電話通知家長,或者親自把他送回家;并且時時注意天氣情況,提醒學生添減衣服。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更多的真心回報。每每讀到學生們發自真心的感激之語時,我總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充盈心頭。學生病了,不能來上學,我每天都用電話問候他,了解他的情況,來了及時補課;學生打架了,我會靜下心來了解情況,把事情教給學生自己處理,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吵架生氣了,我會給他們講故事,讀文章來使他們感悟,使他們懂得友誼的珍貴;罵人了,我會讓學生寫命題日記來討論……用照片和錄象來記錄下我們的每一次活動。我和學生之間,有三個共同:共同感受,即感受學習的過程,感受同學的情誼,感受生活的美好;共同分享,即分享學習的快樂,分享友情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成長,即不停地學習新的知識,更新觀念,和時代同步和學生共同成長。
特色之五:和家長成為朋友
我認為和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而且,家長也需要學習,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每一個家長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什么是愛呢?愛,就是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長。
我要求家長和孩子定一個共同成長的計劃。我要求每個家長給班主任教師寫一封信,介紹孩子成長的經歷,談談對孩子的教育的期望。以幫助我更多地了解孩子,使我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具體,更到位。
記得著名詩人汪國真有這樣一句詩: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既然我選擇了教師,我便會義無返顧,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