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要】城鎮化是社會、經濟、人文進步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是一個國家進步發展的標志。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城鎮化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另外,由于中國現階段城鎮化發展過快,出現了不均衡現象,嚴重制約著我國以后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拉大了城市間的差距,使中國的城鎮化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們以此探索中國城鎮化發展進程及方向的方法。
【關鍵詞】城鎮化發展 問題 解決方法
世界城市化最早在英國開始。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超過了農村,在世界上最先實現了城市化。中國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率先實現城鎮化的情況下才開始發展的,所以它們的發展方式和方法是中國可以借鑒的。因為中國比較特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西方國家所沒遇到的困難,怎樣解決這樣的阻礙,是發展中國特色城鎮化最大的問題。
一、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進程及遇到的問題
(一)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978~1984年是中國城鎮化恢復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城鎮人口平均每年遞增5.68%,城鎮化率從17.92%上升到23.01%,平均每年遞增0.85個百分點,建制市由193個增加到300個,建制鎮由2173個猛增到9140個。
1984~1992年是中國城鎮化平穩發展階段。1992年全國建制市增加到517個,建制鎮激增到1.45萬個,城鎮化率達到27.46%,比1984年提高了4.4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56個百分點。
1992~2003年是中國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城鎮化率從27.46%提高到40.53%,年均提高1.19個百分點,2003年建制市達到660個,建制鎮達到20226個,以城市現代化建設、小城鎮發展和建立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為標志,中國城鎮化全面快速推進。
2003年至今是中國城鄉統籌發展階段。2009年城鎮人口為62186萬,比2003年增加9810萬,年均增加1635萬,城鎮化率達到46.59%,比2003年提升了6.06個百分點,年均提升1.01個百分點。
(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中主要問題
由上面各個階段發展來看,中國改革開放30來,城鎮化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快速的發展也給中國城鎮化帶來開了一系類問題:
1.城鎮化建設水平低。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建設是農民向市民轉變,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加,使城鎮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它只是單純的縣改市,鄉改鎮,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從我國城鎮化的整個進程來看,工業化的水平與城鎮化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城鄉“二元經濟”的矛盾特別突出。根據世界銀行發展指標的發展模型標準,中國的城鎮化率至少在一半以上,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城鎮化率只有47%左右,離發展模型的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2.城鎮建設政策替代城鎮化政策。目前,很多人都沒有徹底認識到城鎮化建設的本質,只是把城鎮化發展等同于城鎮規模的擴大。擴大城鎮規模是城鎮建設的內容,但并非是全部,城鎮化建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轉變社會經濟活動方式,把農業社會轉變為信息社會和工業社會等。但現階段,很多政府把城鎮建設政策替代城鎮化政策,這是一種錯誤的指導思想。它只是片面的調控城鎮化政策,盲目的使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以高標準為中心,而忽略現有的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從而減少了城鄉產業,最終形成虛高城鎮化。
3.缺乏區域城鎮化的協調政策。由于目前很多城鎮化建設受現有的財政體制和行政體制的影響,將實際情況不同的城鎮以地方政府為主體進行分散建設。因此,很多城鎮化建設政策的制定都是從本城鎮利益的角度出發,從而使各個城鎮化的政策缺乏一定的協調性,導致了城鎮之間分工協作的關系難以形成,城鎮體系的經濟效益偏低的現象。
4.城鄉分割的政策壁壘嚴重。在中國特色城鎮建設的過程中,為了能更好的使建設工作順利展開,我國在很多的政策體制上都作了較大的改變,例如社會保障制度、戶籍制度等,雖然這對城鄉融合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依然沒有全部打破城鄉分割的政策壁壘。各個政府想要實現城鎮化建設的目的,不僅要對傳統的戶籍制度進行完善,還要建立各個信息服務。另外,地方政府還應該建立一系列利益差別正常,例如教育政策、就業政策等。但是從目前來看,還有很多的區域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
5.城鎮的生態環保功能脆弱。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很多地區都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城鎮化建設就是把農村人口進行有序的轉移,從而落實退耕還草、土地休耕以及退耕還林等環境保護保護措施,從而使環境得到生態平衡。但是由于很多區域城鎮化建設水平比較低,再加上自身環境惡劣,使垃圾處理、廢棄排放以及污水治理等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以上幾個方面是中國發展城鎮化中遇到的問題,有些我們已經解決它。但是有些問題依然存在且會長期存在著。所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中國以后城鎮化發展的主要進程和方向。
二、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發展方向
每個國家在城鎮化發展工程中都會有自己的方針和發展方向。雖然這只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但卻是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中國城鎮化發展也有一個完整、科學的方針:“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建設道路。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結合起來。”
根據上面這一方針,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和諧發展,城鎮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逐漸可以解決上面我們所說城鎮化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
城鎮化發展的目標,就是通過城鎮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的現代化轉型。我們應該以這個目標為方向發展。但是城鎮化發展并不是要盲目的發展經濟,去開發農村的地皮,讓農村種植業立馬發展成工業,這樣快節奏的發展會拔苗助長,不利于長期發展。城鎮化發展不光是要發展經濟,同時還要發展他們的教育素養,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發展起來的。但是現在官員只尋求經濟的發展,來提升自己的業績,忽略了人文素質教育,農村居民一下子適應不了城鎮經濟發展,從農村戶口到城市戶口的轉變,并不是一個本本的轉變,它是要一個心里面的轉變。但是現在城鎮發展過程中往往不重視這發面的發展,所以才導致城鎮發展不和諧、不均衡,導致有的城市人口基數過大,超過了城市的承受能力,有的城市卻出現空城,開發好的樓盤入住率卻不高,變成了所謂的“鬼城”。這就是一些城市城鎮化發展中沒有運用正確、完整、科學的方針。
再一個就是中國在城鎮化發展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嚴重制約著我國下一個規劃的進程。在上一階段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由于我們追求快速的發展,對工業大力的扶持,沒有考慮到一些工業對環境的危害,極大的損害了我國城鎮的環境,而且沒有及時的制止,才導致了我國現在環境的污染。如果我國下一個發展階段沒有做好對環境的保護,也許等到我國城鎮化發展上去,那時也已經沒有可居住的環境。十年污染,百年治理。所以在以后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環境的保護及治理是發展的主要方向。現在中國的環境已經污染的很嚴重了,沙塵暴、酸雨、霧霾等已經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且這個危害還會持續下去。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注意到這個危害,且在改變它,現在我們在的城鎮綠化、污染氣體排放等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政策,但還遠遠不夠,所以下一步城鎮化建設這方面就是主導,就是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董志勇,羅衛軍.城鎮化與生態經濟市建設研究進展綜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2):95-98.DOI:10.3969/j.issn.1004-292X. 2009.02.029.
[2]馬啟升,吳奇.淺議我國城鎮化進程與木工機械市場[J].中國人造板,2013,20(7):7-11.DOI:10.3969/j.issn.1673-5064.2013.07.002.
[3]吳瑞,張曉菲.城鎮化進程中公安戶籍工作的總體戰略[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0,(5):45-48.DOI:10.3969/j.issn.1672-4127. 2010.05.010.
[4]徐永春.中國特色的農村城鎮化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DOI:10.7666/d.y60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