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倫
【摘要】近年來,隨著同業競爭的加劇,非管制利率金融產品創新加快,客觀上加速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并對銀行負債業務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銀行應積極轉變觀念,以經營效益為中心,從總量和結構上實現資產與負債、規模與效益、利息收入與非利息收入的綜合平衡,提升資產負債綜合管理水平。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銀行負債 影響對策
一、利率市場化對負債業務的影響
(一)負債成本呈上升趨勢,利差空間縮小
利率市場化存款的成本明顯高于執行法定利率的存款,屬高成本負債,主要包括定價已完全市場化的金融機構存款、及定價部分市場化的一般性存款(利率在管制范圍內上浮的行政事業機構存款、企業存款和儲蓄存款等)。金融機構存款的利率市場化較早,目前主要通過規模影響負債成本,即同業存款規模越大、占比越高的銀行,其負債成本明顯較高。而一般性存款的利率市場化正在推進過程中,主要通過價格和規模雙重因素影響負債成本,如人行2012年擴大一般性存款利率上限后,各行均將1年期及以下掛牌存款利率上浮,一般性存款成本有所上升。由于短期內貸款結構難以快速調整,存款利率上升速度快于貸款利率,致使存貸利差日漸收窄。
(二)負債規模大幅波動,增大流動性管理難度
一是各行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策略和資金情況對存款利率采取差異化定價,客戶為追求收益頻繁在銀行間市場調撥資金,放大了市場資金的流動性規模。二是部分銀行迫于存貸比壓力和流動性緊張,在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大幅抬價吸收存款,進一步加劇了銀行體系存款“沖時點”現象。三是銀行體系與證券市場、貨幣市場的定價差異,也易導致跨市場資金的大幅波動,尤其在流動性緊張的關鍵時點,存款利率可能遠高于證券或貨幣市場收益率,致使資金抽離證券或貨幣市場,大規模涌入銀行體系。
(三)負債產品創新加快,負債競爭日趨多元化
一是順應存款理財化趨勢,加快表外業務創新,主動發行理財產品,以滿足客戶對收益率的需求,將資金穩定在銀行體系。二是摒棄單一價格手段,完善負債產品附加價值,提升負債吸引力。如同業大額可轉讓存單,發行標準化透明化,且較傳統同業存款增加了流動性,已成為各行發展的重點產品。三是各行從內部資源配置和考核重點上均強化了投行業務,將證券、基金、保險資源進行了整合,強調向新興業務的轉型導向,形成覆蓋多個領域、跨越各個市場間的綜合競爭。
(四)經營管理相對市場滯后,內部管理面臨轉型
一是現有銀行預算考核目標突出以規模帶動效益,利率市場化下,負債成本上升速度超過規模增長速度,業務邊際收益快速遞減,低效率的規模增長無法帶來盈利水平的相應提升,規??己嗣媾R轉變;二是現有銀行定價體系中,負債風險定價主要建立在定性基礎上,人為主觀判斷程度高,定價體系缺乏科學計量,定價未必能覆蓋利率市場化后負債面臨的利率和流動性風險成本;三是現有的資負管理體制以總量平衡為主,結構平衡有待加強。利率市場化前,銀行利差相對較高,能覆蓋規模擴張中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等,能通過規模擴張提升盈利規模,資負管理主要圍繞滿足存貸比管控及當期流動性支付需求開展。而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需精確計算業務結構對資金成本的影響,注重內部原始期限結構、重新定價結構等對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影響,降低整體風險成本支出。
二、對策
(一)轉變發展模式,實現資負平衡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健全和完善資負管理機制,合理安排資產和負債規模增長,優化業務種類、期限和客戶占比等內部結構,提高資產負債管理的主動性、專業性和前瞻性。二是完善內部管理體制,適應利率市場化的需要,考核中對資金頭寸、成本費用、經濟資本、信貸規模予以明確約束,鼓勵一線部門在責權對等條件下開展自主經營,摒棄外部資源消耗,通過自身利潤累積實現內生型可持續增長。三是加快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建立單一客戶、信用和效益貢獻的統一數據信息庫,開發統一利率風險定價模型作為業務定價的測算基準,并授權一線部門參照測算基準在一定授權幅度內浮動,以達到科學精細定價和市場個性化需求的平衡。
(二)加強主動性負債,嚴格控制負債成本
一是積極拓展財政、住房公積金、軍隊、海關、醫療、教育等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較低、穩定性較強的核心存款,盡量以核心存款增長支撐資產業務發展的良性循環。同時,可加快發展代發薪、代收付、借記卡、保障卡、國內結算等業務,通過現金管理、基金代銷、第三方存管等帶動個人存款。二是嚴控高成本負債,努力降低負債成本。綜合平衡社保存款、財務公司存款、同業存款等高成本負債的貢獻與成本,對高成本負債新增規模實行嚴格的比例管理。同時準確把握市場利率走勢,在整體利率處于較高水平情況下,盡量縮短高成本負債的期限結構,有效降低資金成本。
(三)優化客戶結構,打好業務轉型基礎
一是對公客戶結構方面,可通過外部合作平臺推進生態圈綜合金融服務模式,盡量提升客戶拓展的有效性。比如可通過供應鏈、園區、政府平臺、行業協會、擔保公司、關聯行業圈、網絡金融平臺等,實現中小企業客戶群的批量化拓展。二是對私客戶結構方面,應繼續完善客戶分層體系,通過深度挖潛、以戶帶戶,不斷擴大客戶規模,并以產品配置、增值服務等增強客戶黏性。
(四)適應負債多元趨勢,推動業務一體化發展
一是加快海內外、本外幣業務一體化。目前海外業務已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存貸利差低于國內市場。但國內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后,在某些時點國外市場的利差可能高于國內,故應盡快建立海內外、本外幣一體化的綜合管理體制,促進集團資源在各個市場、各個貨幣產品之間的合理高效配置。二是強化銀行和下屬子公司間的協同合作。目前各大型銀行在非銀行金融領域均設立了集團子公司,但受分業競爭等因素影響,銀行和下屬子公司尚未發揮與集團銀行業務的協同合作。利率市場化后,可考慮設立聯動雙邊記賬機制,化解內部協調成本,以調動各渠道資源對銀行負債經營的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