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
【摘 要】有關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近年來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當代大學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和獨立意識,個人權利觀念、法治意識和自我發展理念。為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全面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各高校應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緊緊圍繞目標、貼近學生、走近學生,同時必須針對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從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入手,不斷更新舊的思維定勢,逐步構建和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當代大學生是目前已成為社會上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十分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期待。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一樣,是一項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會工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人才的成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而且關系到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強盛、社會的進步。因此,黨和政府一貫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1.1 思想失衡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普及,當代大學生在政治觀點、價值選擇上都呈現出了多元化,而且存在著明顯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傾向
1.2 公德失范
現實生活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公德失范,存在著諸多缺點和問題。這雖然不是大學生的主流,但它產生的消極影響令人憂慮,因為它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生活學習,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重大的不良影響。
1.3 心理失態
隨著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和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但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在復雜的社會關系、激烈的社會競爭、嚴重的就業壓力的影響下,很多同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以焦慮不安、強迫癥、神經衰弱等癥狀為主。
1.4 家庭影響
家庭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在大學階段家庭教育功能與作用的發揮沒有中小學階段明顯,但對于人格基本獨立經濟卻仍未自立的在校大學生來說,家庭氛圍的熏陶、經濟狀況的制約以及兒時的經歷仍然是影響其思想品質塑造的重要因素。
1.5 學校影響
在校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依然呈現著諸多問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要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點、新要求,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掌握新規律,有效推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開辟網絡平臺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以其自身不可比擬的優勢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并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對他們知識的獲取與人格的塑造產生了最為直接的影響,然而年輕的大學生群體卻沒有足夠堅定的意志和正確的思維方式來抵御隨之而來的社會生活多樣化、思想觀念多元化的沖擊,這不僅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創新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新機遇。網絡在信息收集、信息內容與形式、信息傳播渠道等方面的實效性,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這一積極影響作用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得機遇。
2.2 轉變傳統教育者的施教思維和表達方式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受教育者自身的內化與外化的統一,而內化是關鍵,同時也是外化的基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常是從報紙、書本、身邊的具體事例中尋找素材,搜索資料,然而其中許多信息滯后,缺乏時代感和號召力。傳統教育者往往處在主導地位,其主要職責是進行思想理論的灌輸。受教育者往往是被授予的角色,會產生一種被動的情緒,很大可能有逆反的心理,因此真正的思想問題很難得到徹底的解決。但是網絡這一新型的“第四大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便捷的網絡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網絡的虛擬性又為所有網民提供了一個更加平等的交流平臺。
2.3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平等互動的在線教育
網絡的自由性和互動性給高校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思想和溝通的自由。從BBS、博客,再到當今流行的微博等,都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思想交流平臺。因此,加強對網絡平臺的輿論引導,確保正面輿論的主導地位。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重點鎖定大學生普遍關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認識上的熱點問題,針對主題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論壇,讓論壇具有特色,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大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3 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教育
在社會實踐當中,大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團隊意識已成為衡量大學生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們可以通過在實踐中和團隊之間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培養團隊精神,讓他們認識到團隊和集體的重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帶動他們努力克服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培養自身遠大的理想目標。
3.1 加強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擴大實踐教育參與的廣泛性
加強大學生實踐教育意識的培養,把實踐教育更多地納入到高校的教育體系當中,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利用實踐教育來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應當與一系列的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形成實踐教育的日 常化和經常化,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把實踐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學生是處于被動地位的,他們只是在思想政治課老師的引導下來學習,很難把思想政治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如何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成為我們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高校可以通過理論教育、榜樣示范等方式來增強大學生的實踐意識,提升他們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2 豐富實踐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課程內容和教育方式上,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學科品味。根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情況,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高校應當豐富實踐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對大學生的實踐教育要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要根據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規律為大學生制訂出相應的實踐教育計劃和內容,大學生的實踐教育要與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相結合,實踐教育要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統一起來,增加服務社會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實踐內容,旨在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通過實踐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想,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規范。高校的實踐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能夠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真正實現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與自我服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也應當發揮好其在實踐教育當中的重要作用,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積極探索和建立以專業學習和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教育課程,要把大學生的成長與高校的實踐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實踐教育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姜繼紅.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2]李秀蓮.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06(6).
[3]戴金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的理性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2005(6).
[4]劉燕.學生干部在班級學風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