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孫長顥 李穎
摘 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核心課程,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理論方法,指導人民合理營養的能力。而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很難滿足這一要求。探究式教學法,是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動手實踐、組織討論等方法,主動去探求事物內在聯系,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該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提高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服務于國家衛生健康事業的能力。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探究式教學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103-01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手段,根據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并通過歸納演繹獲取新知識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施瓦布教授于上個世紀最早提出的,目前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充分認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一門重點學科,也是疾病控制與衛生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常用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將所學的理論和技能,應用于指導全民合理營養、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質[1]。當前課堂學習、實驗室驗證、筆試考核的傳統講授方法已難以完全滿足該課程的高要求。許多教學實踐表明,兼具學生主動性、互動性合作兩大特點的探究式教學法,能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本文旨在闡述如何將探究式教學法有效地應用于《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實踐之中。
1 探究式教學過程
1.1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的指導思想是,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由教師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摸索實踐,進而在實踐中親自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最終將新知識內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識框架之中,學生再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科書上現成的結論。毋庸置疑,學生對通過這樣的途徑獲得的知識會理解地更透徹,掌握地更牢固[2]。
1.2 創設問題情境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這些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學生的思維一旦處于興奮狀態,會主動參與教學,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教學過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例如,在講授凱氏定氮法檢測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原理時,結合當前熱門的“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讓學生從專業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質含量的檢測值?在講授鮮奶的衛生學評價時,鼓勵學生把自己訂購的鮮奶帶到實驗室來進行檢測,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評價自己每天喝的鮮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這些問題情境很好地引導學生從傳統的知識接受者變為了知識的探究者,激活了創新思維。
1.3 實踐與尋求結果
這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環節,如果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漫無目的或茫然失措,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影響學習效果。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在學生實踐之前,給學生提供一些必需的實驗條件和資料,并鼓勵學生親自去查閱、搜集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進而驗證之前提出的假設。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選擇在實驗課這種小班課上進行探索式教學,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3~4名學生,并指定組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建設能力[3]。在學生的實踐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各小組的進展,及時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指導和規范探究的過程。
1.4 驗證與得出結論
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去求證,而不要妄下結論。要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就必須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進行推測與驗證。在學生得到前后不一致的實驗結果時,幫助學生分析實驗過程,尋找問題的所在,理解導致錯誤結果的關鍵實驗步驟在哪里,深刻理解實驗操作的原理。最終,使學生在充分驗證和對實驗本身的理解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并且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匯報,展示他們探究的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 探究式教學效果
我們采取座談,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了學生對于探究式教學法的看法和建議。內容涉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否緊密,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是否有效,知識結構構建是否合理以及能夠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內容。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持肯定態度,且普遍認為這一教學法能變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習趣味性,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并且提高了語言表達、信息收集和團隊合作能力,為今后實際工作奠定了基礎。
3 結語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要想通過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提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效果,應重視如下幾個方面。
3.1 正確定位教師引導者的角色
雖然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應該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甚至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是否充分。教師要想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就要求他們要對教授的內容有透徹的理解,創設的問題情境要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對探究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充分的考慮,而且要善于與學生交流溝通,形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3.2 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式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從內心認識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只有具有了“主人翁”精神,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由原來的被動給予變為主動獲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層次不一,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程度不好把握,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必須根據實際課堂情況,積極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3 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
探究式教學要求突破常規教學在內容和時空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學時,延伸課堂的職能,并可輔助網絡資源、以及課外書籍等方式擴展課堂學習內容。教師應將課外輔導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吳坤.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 (5):17-19.
[2] 崔懷岱.探究式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學教學中的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06,14:66-67.
[3] 丁文龍,李稻,陳紅,等.構建“探究為基礎的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