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層次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搖籃,為國民經濟生產、服務、管理一線崗位提供了大量人才,但是也遇到了不少困難與問題。本文根據自己在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管理實踐,對在校學生特點與學校的各種學生管理現狀及原因進行了研究,表現了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能力與水平。
關鍵詞:學生管理 高職院校 特點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135-02
近年來,以工業經濟為龍頭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支持,為此,專門培養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在我國如雨后春筍。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側重于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擔負培養為國民經濟建設一線人才的使命。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的不斷擴大,進入高等教育的門檻不斷降低,大學精英化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學生在校人數大增,學生素質、基礎知識、實際生活能力、人生價值觀等下降明顯。學生管理觀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在對學生管理的實踐中暴露了許多缺陷,難以適應高職院校發展形勢的需要,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十分緊迫和必要。
1 高職院校學生主要特點
1.1 思維活躍、操作能力較強
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雖然文化基礎比較差,但常常表現出更活躍的思維、較強的動手能力,對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和無情的“優勝劣汰”制有清醒的認知,渴望就業成才,經常感到肩上的壓力大。一般樂于交往,富于情感,社會活動參與意識強,對于高職院校各種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班級管理和社會活動熱衷于參加。
1.2 心智未熟、自卑心理較強
由于高職學生生理、心理成長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自我獨立性要求強烈,思想認識水平較低,思想、行為逆反強烈,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樂意接受西方資本主義腐朽、墮落文化,片面追求個人價值利益,注重脫離社會、損人利己的自我價值和利益的獲得。不少學生進入高職是無奈選擇,經常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對自己學習、生活經常有自卑感的外露,對前途、未來有利于多地感到迷茫。
此外,還有相當多的學生基于高職院校學業過于寬松,檢測、考試形式主義嚴重,專業知識學習如同放羊,學校學習風氣日差,反而,互聯網、游戲和群體交友等娛樂、消費活動頻繁,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增加了高職院校對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
1.3 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鑒于高職院校作為新事物,在我國廣泛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其教育目的、宗旨、手段和方式正在研究、探索中,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服務和基礎設施,既不為人所知,也尚未被社會認可,學生家長對自己孩子畢業所面臨嚴的就業趨勢與壓力,表現出了十分的憂慮。學生們則大都擔心畢業后找不到自己比較對口、比較理想的單位,多數學生深知企業人才市場就業形勢復雜,企業用人并不一定看學生的學習知識、成績等,因此,在校學習動力自然不強,態度不需要過于端正,目標不需要過于明確,學習行為可有可無。
2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現狀
2.1 學生教育管理成效明顯
2.1.1 學生教育管理高度重視
各學校普遍意識到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能培養固然很重要,但對其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更重要。因為,高職院校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與服務等,從根本上不是取決于學生自身的知識與技能。因此,許多高職院校在推進學生教育管理規范化與科學化時,能夠較好地、有針對性地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培養目標來進行。
2.1.2 以人為本深入人心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產物。其根本做法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以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和出發點,順應每個學生特殊的稟賦,提升其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實質是尊重教育規律,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和身心發展規律。此理念已深入各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并在實踐中不斷獲得成功經驗。
2.2 學生管理中的困難與挑戰
2.2.1 高職校方重視不夠
高職院校從思想意識到組織構架一向重學識,輕人事。認為大學學生生理、心理已經成熟,不能也不需要再管,有學生處、輔導員等人員就行,不需要高職院校的其他教學、行政、后勤人員及教師參與。校領導只要管好學校、管好教師,勿需過問學生管理與學生培養,教師只要按照教學大綱、教材、授課計劃,在課堂上將專業內容講完即可。講課很少互動,更少考慮效果。如果學生存在什么問題,讓輔導員去處理。
2.2.2 學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
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有校、系、班三個主體的管理網絡,項目內容較為豐富,但專門對學生教育管理的少,且管理網絡中的老師、輔導員,每日陷于大量事務性工作,還有不少自己的研究課題需要完成,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時間、學習問題等從不過問,對于學生工作新規律、經驗、教訓,沒有興趣去調查、研究和總結,對于當代高職學生學習、性格特征、生活動態等,常常是不出問題,不了解,出了問題大吃一驚。常常出現遠離學生,甚至數月見不到學生。面對學習習慣和自控意識較差的高職生,從而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過程,被表面化。
創新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等重要問題一抓到底,也很難有精力認真研究
2.2.3 管理模式比較單一
高職院校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上,采用的是與學年制相適應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模式。高職院校學校層面設有專職的黨委副書記一職,分管學生工作。組織上專設置有學工部專門負責學生管理工作,還有團委,分管學校社團組織工作。各院系設置有黨委總支副書記,直接負責學生工作,各年級配備有輔導員或班主任專職負責學生工作,而學生則以輔導員或班主任和課任教師為核心,以各自班級為單位,參與集體學習和生活。
這種普通高校傳統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看似學生基層組織成員穩固、結構相對穩定,學生教育管理層次清楚,在環境相對封閉、學校風氣良好、學生知識基礎、素質條件較好下,僅通過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模式尚可,但是在高職學生知識、能力、道德意識、價值觀等下降明顯,學校環境無法封閉的新情況、新條件下,就顯得過于單一、幼稚乏力。
2.2.4 管理的系統性、連續性和協調性差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既單一,漏洞較多,且形式主義作法嚴重。學生自習按學期衰減嚴重,學生作業拖拉、抄襲現象嚴重,教室、操場、學生宿舍等場所衛生“臟、亂、差”現象嚴重。學生晚間就寢男女混穿、徹夜不歸,拉幫結派、欺負外地弱生,管理紊亂。其根本原因在于,學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既是脫離學生實際,又當做單項任務,片面、孤立流于形式地完成,無法呈現學生教育管理的系統、連續和協調性。
2.2.5 學生管理和教育脫節
高職院校在學生教育管理上內容也不少,例如,有思想政治課程教育、黨團組織生活教育、輔導員、或班主任的日常組織管理教育等。但這些活動無論是從組織上,還是目的上基本是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統籌性造成了學生文化知識、技能教育與學生組織、生活管理工作的彼此相互分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嚴重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學生日常組織管理嚴重缺乏有趣的豐富內容。究其原由,主要是校方不僅對教育與管理間的新形勢、新特點及其內部聯系缺乏一定的認識,對一些相關機構的合理設置、有效合作問題沒有處理。
2.2.6 輔導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人員不穩定
高職院校對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基本借鑒普通高校的輔導員管理模式,一般由學生處老師、系部輔導員擔任,但是,由于配備數量嚴重不足,導致輔導員事物性工作繁重、工作角色和職責不明確。進入輔導員隊伍的人多數知識結構較單一,教育學、思想政治學、心理學等專業出身的輔導員很少,對高職高專學生及特點的熱愛、認知、把握較差。而輔導員無論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學、社會學知識及實踐運用好壞,一般帶班都比較多。由于輔導員負責的學生人數多、工作時間長,按學生教育管理考核要求工作難度有較大,而且輔導員待遇普遍較低,不少輔導員身在曹營心在漢隨時準備“跳槽”。
2.2.7 教育管理手段缺乏智慧
高職院校在學生的經驗管理上,基本上也是參照普通高等院校,按照制度和規章的管理方法,這種缺少情感教育、以懲罰為手段、后果惡劣的鋼性高壓管理方法,在當今新時代、高職院校里,學生的尊嚴、情感、個性受到嚴重摧殘和壓制,學生容易產生對學校管理產生嚴重不滿,而這種不滿多次、長期壓抑在學生的心里,必然導致高職院校學生教育質量和效果的顯著下降。
由于很多的社會、企業中專、技校等擴大上升為的高職院校,而中專、技校學校無法注重文化基礎知識教育,亦無有效節制手段,多是帶學生到教師辦公室進行訓話,閉門思過。對于特別不聽話的學生,只能是用沒有實質內容的威脅恐嚇與無原則遷求為主要方式。故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潛移默化地沿用了原來的管理制度,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差別較大,為了維護學校的教學管理秩序,往往無法顧忌學生的感受,也不可能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規章制度只能嚴格刻薄。而且無論遇到什么事,學校都只能按制度來解決。
在解決學生具體實際問題時,往往是嚴厲呵斥,訓罰結合,否者很難有實際長效,因此,教師們很少采用情感服人,以情動人,更無法采用各種激勵學生自我反省的方式,因此,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學校文化專業知識學習、班級活動參與等方面比較消沉,從而造成學生管理工作的被動。
3 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是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高職院校與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在基本素質、基礎知識、實際生活能力、人生價值觀等許多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傳統的教育管理方法,可以建立在學生自我覺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之上,而高職院校在學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應該根據自己學生實際特點、研究出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教育管理方法。
學生是主體、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障、制度是約束。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及學生教育管理現狀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創出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朱思.我國高職學生管理模式優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 羅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1.
[3] 易思含.淺析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與素質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1:15.
[4] 董婷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5] 張莉.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與規律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