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寧
摘 要: 建構主義教育模式的大膽創新實踐,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陳舊觀念,推動了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創新。因此,如何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開創建構主義語文教學新模式,成為另外現階段語文教育領域的重點話題。
關鍵詞: 建構主義 語文教學 創新
一、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可以被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建構主義由皮亞杰第一次提出。在這種模式中,學生由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老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各種媒體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的。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有:(1)支架式教學,它主要是“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即教師事先應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這樣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2)拋錨式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先確定事件或問題,整個教學內容隨之確定。(3)隨機進入教學,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行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借鑒前蘇聯教育理論和經驗,基本運用凱洛夫以系統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為教育目標的“五環節”教學法模式,形成我們現在說的傳統教學模式,也就是傳授式教學。由此可見,傳統的教育模式雖然具有很強的課堂操控性,但違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討論時間,將傳統課堂上成“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三、建構主義理念下語文教學的創新
傳統教育模式是與“建構主義”理念相違背的思想,但如今的語文課堂存在許多如“滿堂灌”一樣的局限,我們應該將建構主義的思想運用到真實的課堂中,而不應該固守成規。
1.語文課堂缺少創新元素,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某些教師對原有的課堂做了很大的改進,但傳統的“滿堂灌”的模式早已根深蒂固,學校一時半會兒難以擺脫這種模式的束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得不控制有限的課堂時間,師生互動、學生討論、學生發言的機會減少,即使學生有機會回答問題,很多情況下也不得不按照老師的提示組織答案。
山東省自主命題以來,按照國家教育大綱及山東省的地域特點進行命題,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其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閱讀和作文課堂是可以創新的。
2.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對學生所起作用不夠明顯。
課后作業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建構主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作業的布置應遵循這一思想。針對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可以對傳統的作業模式大膽突破,創新語文作業的形式。語文是由聽說讀寫多個部分組成,作業布置可以兼顧這幾個部分。如讓學生針對某一話題準備演講稿進行演講,或對某一現象組織辯論稿進行辯論。這類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資料的組織利用能力,還能在演講和辯論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且這種新穎的作業形式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祥林嫂、孔乙己、周樸園等重要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作為課后作業,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熟悉作品和人物形象。在課程安排比較輕松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預習新課的作業,學生當老師,站上講臺給大家講課,這類作業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這樣的作業系統能夠幫助兒童更清楚地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幫助兒童達到自我框架[7]。
3.高考考查方式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一定阻礙。
高考,是關系學生命運的考試,是對字音字形等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的考查,這類考查方式有其合理之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某些語文教師的課堂都是以高考為中心展開的,這樣的教育理念導致課堂文學知識缺失、教育“功利化”明顯、學生語文素養不高等問題。語文是由聽說讀寫四個部分組成,語文課程設置不僅僅要學生加強高考題型的學習,還要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個人素質,塑造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學生。
高考考題完全可以運用建構主義思想加以創新。高考語文如果改革,從聽說讀寫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查豈不更全面?高考語文可以借鑒英語考試經驗,加強對學生聽力的訓練。這類考試可以通過播放大篇幅文章,讓學生回答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通過對話快速找尋答案的能力,為現實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談話內容打下基礎。對于“說”和“讀”,可以借鑒大學期間的普通話測試形式,“說”重點考查學生的交流能力,為學生定話題,在有限的時間內談論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對話交流的能力;“讀”側重對字、詞、句、文的朗讀,考查學生普通話的水平,以此督促學生加強普通話的訓練。為了考試的公平原則,也可采取機考的形式。“寫”的內容有很多,除了如今考試中就有的對基礎知識、閱讀、寫作等的考查,也可以增加對文學知識的考查,有許多城市中考就有名家名作的考題,高考更應該加強這一方面的考查。語文注重自身的教育意義,所以高考語文應該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對學生加強心靈教育,以此避免社會功利主義對學生的污染。“寫”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考查,如書法,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是語文教學自始至終不可忽視的角度,簡單地說,就是提高語文試卷卷面分,督促學生更好地練字。往復雜說,推動學校書法課程的開設,不論毛筆字還是硬筆字,都要歸入考試的考查范圍。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評判的公平性也值得深思,但漢字及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語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忽視。“寫”的另一個方面是寫作,2011新課標加大了對寫作的重視程度。筆者認為,高考也應該緊跟這種趨勢,可采取多個寫作題目選做的方式,體裁方面也應該更開放,小說詩歌可以出現在高考寫作中。這樣的考試設置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語文課程在不斷發展,許多先進教育思想被逐漸運用到語文課程及教學實踐之中,推動著語文課程的發展。建構主義作為一種較新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育模式,推動了教育教學實踐的發展和改革。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逐漸被新的理論研究解決,語文課程必將在今后的發展中吸收國內外更多的積極因素,也將有更明顯的進步。語文在與時俱進,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創新,每一位語文教育者都應該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學習,為語文教學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克華.淺談建構主義教學模式[J].中國科技教育,2002.
[2][3]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余勝泉.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
[5]竇樹德.新教育理念下的建構主義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報,2000.
[6]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杭.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
[7]倪文錦.語文考試論[M].昆明: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8]鄭國民.語文課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9]潘慶玉.科學主義語文教育觀的評析[J].山東教育科研,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