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體制進行了深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系列問題,那么就需要創新教學理念,有機結合情景和語言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知識。本文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中情景與語言教學的結合策略,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小學英語 情景教學 語言教學
1.引言
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必須在一定的情景中方可交際,交際的兩個必要因素就是情景和語言。那么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就需要對情景產生足夠重視。實踐研究表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機結合情景教學和語言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形象充分利用起來,創設具體場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引導學生對語言加以理解和運用。
2.小學英語課堂中情景與語言教學的結合策略
(1)利用圖片或者實物,對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本課程內容,提前準備一些圖片或者實物,這樣就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促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比如,筆者在講解西方圣誕節的過程中,將圣誕節的相關圖片展示出來,如圣誕樹、圣誕老人等,同時,將圣誕節的來歷、圣誕及我國春節的差異等介紹給學生,創造一種真實的學習環境。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圣誕節,也可以讓學生扮演圣誕老人,將圣誕老人的帽子、圣誕卡等實物展示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就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在這樣的模擬情景中,讓學生進行對話,用英語交流:你喜歡圣誕節嗎?你覺得圣誕節哪里最好玩?等等。
(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如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課堂教學中開始廣泛應用各種高科技教學方式,這樣就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小學英語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其中,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最為廣泛地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將生動和豐富的教學情景提供給學生,以便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調動視覺和聽覺等感官,學生可以對課堂學習的知識更加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可以對課堂知識更加牢固地掌握。比如,在講解與生日相關的課程中,首先利用多媒體將一段較短的生日晚會相關視頻展示給學生,學生對生日會的樂趣進行感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結合自身記憶,對相關教學知識點和單詞進行了解,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3)利用肢體語言,對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情境進行創設。調查研究發現,在日常的各項交際活動中,特別是在日常交際活動是跨文化和跨語言的時,肢體語言的作用就更加需要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在日常交際活動中,它更加直觀,并且具有較強的暗示性。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肢體語言利用起來,以便對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情境更好地創設,促使學生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筆者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就經常應用各種肢體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的演示,這樣學生就可以對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理解,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比如,筆者在對walk一詞進行講解時,在講臺上對走路的動作進行模擬;在對run這個單詞學習時,可以在講臺上對跑步的動作進行模仿;在對rush這個單詞進行講解時,在講臺上對沖的動作進行模擬。應用這樣的肢體語言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記憶walk、run和rush等單詞的含義。再如,筆者在對Whats this?這個句型進行講解時,帶來一些蘋果、香蕉、鉛筆等,讓學生利用這個句型進行練習,這樣將一個疑問情景營造出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句型,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4)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對小學英語的課堂情境進行創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日常英語教學活動中,需要將學生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景進行構造,促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大幅提升。大量實踐研究表明,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故事引入英語課堂,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比如在對rabbit這個單詞講解時,發現學生非常喜歡兔子,于是就問學生兔子喜歡吃什么,學生說是紅蘿卜;同時,將龜兔賽跑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之后,讓學生練習Would you like to berabbit?這個句型。
3.結語
由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語言教學中,必須放在一定的情景中,這就對小學英語教師就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營造良好氛圍,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獲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房敏.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小學時代:教師,2012,2(20):123-125.
[2]楊學明.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情景教學的探索[J].課外閱讀,2013,2(6):55-57.
[3]肖剛.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感悟情景教學[J].江西教育,2011,2(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