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
摘要: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在變化,當今的桂西北民歌正在不斷走向衰落。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為什么桂西北民歌會不斷走向衰落?怎樣拯救衰落的桂西北民歌?作為本土的文藝工作者有責任對桂西北民歌進行挖掘整理、理論研究,加強傳承、創新與傳播,讓桂西北民歌重新展現它的生命力與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
關鍵詞:桂西北民歌 傳承 創新 傳播
桂西北是聚集著毛南、仫佬、白褲瑤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地區,少數民族的頻繁交融,使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呈現出多元化的藝術文化,它們多姿多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桂西北藝術文化。尤其是桂西北民歌,與其他地方的民歌相比,它有著別的民族無法比擬的優勢。桂西北民歌生動形象的唱出了桂西北地域多元的民俗風貌與活動,在遠久的年代里曾經展示了它獨特的藝術文化魅力,但如今的桂西北民歌卻不斷走向衰落。筆者生在桂西北,長在桂西北,回憶孩提時村頭、巷尾、橋上、田間、山坳到處飛滿家鄉優美的民歌,那動聽的旋律至今還饒饒在我的腦海里。看看今天的故土,優美動聽的桂西北民歌到哪兒去了?我們該怎么拯救你?
一、桂西北民歌在日漸弱化與衰落的原因
環境的變化促使桂西北民歌在日漸弱化與衰落。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生活背景產生特定的藝術,桂西北民歌也不例外,它是桂西北農耕社會生活背景下特定的藝術形式。桂西北群山環繞,地理環境比較惡劣,土地貧瘠,辛勤勞作的桂西北人與惡劣環境抗爭, 曠野之歌就自然有了生存的土壤,所以產生了桂西北勞動民歌:推磨歌、打草歌等;產生了桂西北儀式民歌:出行歌、跳火歌、求雨歌、請神歌等。桂西北人性格爽朗、樂觀,產生了桂西北歡歌等;還有情歌、打場歌、跑坡歌、酒歌等等。
在當今現代化的社會里,工業生產逐漸替代農業生產,科學信息化與交通便利在迅猛發展,世界變小了,人的距離拉近了,產生在遠時代的事情和傳說已經變成了歷史。新的社會環境引起了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加之外來文化的融入,桂西北民歌在桂西北人的勞動與生活中已經受到時代潮流的沖擊,慢慢地在消解、慢慢地在離我們遠去。電視、廣播、流行歌曲、廣場舞是陪伴當代桂西北人最好的“伙伴”,這就使得桂西北民歌不再是新時代的桂西北人排憂解難、傾訴心聲的“好朋友”,現在很少有人再唱桂西北民歌。因此桂西北民歌的鄉土性、集體性和口頭性已大大削弱,古老的桂西北民歌在現代社會中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為數很少的一些老人現在演唱的桂西北民歌大部分都是一些殘余。聽著這些陳腐的桂西北民歌,明顯讓人感覺到它表現的內容與當今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有些風格和旋律離時代越來越遠,很難讓人理解和明白它。桂西北民歌在新時代、新環境下已經越來越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顯得奄奄一息。
二、拯救桂西北民歌的對策與思考
(一)雖然民歌傳承受特定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制約,音樂發展離不開現實社會,桂西北民歌的發展當然也離不開當代的社會環境。但傳承方式有著很強的靈活性,傳承它并不是只依靠單一的口傳形式進行,而是以多思維、多方面的形式來完成,要想辦法讓桂西北民歌適應時代,要想辦法激發群眾對桂西北民歌的審美感受,讓被審美對象和審美情感的人和諧統一起來,引起當代社會的認可并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展示桂西北民歌的宣傳。開展桂西北民歌傳承發展宣傳活動,通過宣傳咨詢、發送民歌資料、舉辦民歌展覽、民歌專題展演等形式,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傳承桂西北民歌。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只有當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了解桂西北民歌、認識了桂西北民歌,在人們愛上了桂西北民歌后,他們就會自然的唱出了桂西北民歌。所以,在展示宣傳桂西北民歌時,首先要廣泛地開展多種多樣的民歌演唱活動,時常舉辦桂西北民歌比賽及原創歌曲比賽等,組織桂西北民歌業余演唱隊,引桂西北民歌進課堂、進廠礦、進田間、進千家萬戶。呼吁人們都加入到桂西北民歌傳承發展的隊伍中,讓群眾積極參與桂西北民歌傳承發展的活動,從中挖掘一批原生態桂西北民歌。
(三)桂西北民歌基地建設。加強桂西北民歌基地建設,在桂西北的社區、村坊、巷里設立桂西北民歌傳習點,培養桂西北民歌傳承人,扶持桂西北民歌傳承人進行傳習活動,建立民歌博物館,打造民歌藝術文化村等。使它成為獨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文化品牌,逐漸飛出鄉間、小巷、田頭、山腰。
(四)搜集、整理、匯編桂西北民歌。加強理論研究桂西北民歌,同時采用現代化的手段,用錄音、攝影、錄制光盤等,把散落在桂西北溝溝洼洼、村村寨寨的民歌進行搜集整理,建立桂西北民歌檔案,把它們原汁原味的保存下來。在現代進程加快、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民歌的傳承、發展受人類的主觀性影響很大。因此,我們桂西北音樂工作者就應該主動的、親自的走進群眾中間,了解民俗、風情,挖掘把握第一手桂西北民歌資料,加強理論研究,探掘桂西北民歌內在的精神藝術文化價值,探拓傳承、發展的方法與思路,不斷提升桂西北民歌的藝術品位,進一步繁榮我國的音樂文化事業。
(五)對桂西北民歌的創新與開發利用。傳承發展桂西北民歌,繁榮桂西北民歌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服務生活。對桂西北民歌的拯救也是為了讓桂西北民歌這顆民間藝術瑰寶在新的時期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發揮它積極的作用。
1.在藝術發展的進程中,桂西北民歌不僅需要理論,還需要創作與實踐,更需要創新。結合民族特點、民俗風情,創新桂西北民歌,在創新中求生存與發展的。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對桂西北民歌的發展不能用沒有繼承性的虛無主義的形式進行創新。首先要研究傳統桂西北民歌的藝術風格、表現手法,弄清人們喜愛它的原由、弄清它的魅力所在之處,汲取傳統桂西北民歌的藝術營養。了解新時期人們的藝術文化思想觀念,弄清時代對桂西北民歌的要求,弄清群眾對桂西北民歌藝術文化生活有什么的需求,研究如何讓人們愛上桂西北民歌,桂西北民歌能給人們什么?之后精選創作素材,創新傳統桂西北民歌。繼承傳統桂西北民歌的真實、質樸、幽默、風趣等好的藝術形式,除出桂西北民歌迷信、頹廢、愚昧、低俗、庸俗、媚俗的糟粕,創作出思想內容先進、精神符合時代要求,藝術感染力強烈,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桂西北民歌,讓新時代桂西北民歌體現出先進性文化發展的方向,為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和實現“中國夢”發揮應有的作用。
2.注重擴大桂西北民歌在外界的影響力。除了在桂西北這片土地上普及桂西北民歌外,還應該積極創作一系列反映桂西北民歌的文藝作品,例如:可以創作桂西北民歌音樂劇、桂西北民歌舞蹈、桂西北民歌影視等各式各樣的文學藝術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地展示桂西北民歌。創造條件,讓桂西北民歌踏上全國,乃至國際性的民族藝術展示交流舞臺。藝術是獨立的,也是融合的,桂西北民歌應該在獨立中謀生存,在融合中謀發展。只有把桂西北民歌融合到現代藝術的大舞臺中,才能在新的時代里煥發出更絢麗的光芒。
3.加強桂西北民歌的文化產業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除了需要得到物質的滿足,還講究精神上的享受,文化消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在增長。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直接推動經濟的發展,從而產生了文化產業。只有把桂西北民歌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去發展,桂西北民歌的開發利用價值有很大前途和空間。可以通過錄音制作成為光盤,把桂西北民歌打入文化市場。還可以把桂西北民歌的傳承發展與本地的旅游業結合起來,讓桂西北民歌宣傳桂西北的旅游,讓桂西北旅游促進桂西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二者互動發展,相得益彰。
桂西北民歌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之一,桂西北民歌底蘊豐厚,風格多種多樣,自成一個體系,在現代化社會中,桂西北民歌生存的土壤已經發生了改變,呼吁政府、群眾、專家、媒體、學校都應該自覺努力合作,為桂西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打造一個自由、舒展的空間,盡力使它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繼續傳承發展下去。
三、結語
總之,珍惜老祖宗遺留下的藝術文化,珍惜藝術文化資源,傳承發展桂西北民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保證繼承與發展桂西北民歌得以實現。endprint